倾情教育事业:记通化市朝鲜族学校校长文国哲 榜样力量-吉林好人 曹艳英 2241686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好人 > 榜样力量

倾情教育事业:记通化市朝鲜族学校校长文国哲

2016-10-17 | 来源: 通化日报

  现年55岁的文国哲,1986年毕业于延边大学。几十年来,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到通化市朝鲜族学校的发展建设上,先后获得市直“教育系统优秀领导干部”“吉林省民族中小学双语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吉林省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通化市骨干校长”“通化市名校长”等诸多荣誉,用实际行动在教育战线上谱写了无悔的篇章。爱岗乐教,提升自我,激情课堂结硕果。

  为积累文化底蕴,文国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虚心向同行请教,不断钻研教学方法。他充满激情的朗诵,幽默风趣的语言,使课堂总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的学习热情不断提高。多年的教学实践使他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并多次在省市级教研会上讲公开课,被评为市级“中学朝鲜语文骨干教师”、市“双十佳教师”、省“学科带头人”。担任校长后,他仍兼任高中朝鲜语文写作辅导课,并坚持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活动,每学年听课超过80节。为了不断提升自我,文国哲刻苦钻研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先后参加了由省教育厅、市教育局组织的到华东师大、北京师大、韩国、台湾等地进行的教育考察,并修完了研究生课程,成为了一名见多识广、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校长。人文关怀,情暖师生,和谐校园见真情。

  文国哲重视人文关怀,始终关心教职员工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他亲自制定了“三个必探望”和“一个必出车”制度,即在教职员工及家属生病或有红白喜事必探望,教职员工家中有困难和急事必出车,让教师感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心和集体的温暖,干群关系也更加密切了。针对学校单亲家庭和无亲家庭学生人数占全校学生80%的现状,文校长提议校级领导每人至少负责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成为代理父母,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文国哲负责的4名学生都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离开母校后一直不忘母校情,经常打来电话或到学校看望他。科学管理,提升学校,教研科研促发展。

  近年来,通化市朝鲜族学校不断践行科学与民主管理,坚持办好有特色的朝鲜族学校。文国哲提倡在教中研、在研中教,走“科研兴校”之路。现在学校教师人人有课题,各教研组教研风气浓厚,每学期都要开展各种“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高效课堂研讨课”“教师教学竞赛课”等,课堂教学改革走在全地区课改前列。学校每年都会承办多次省、市级大型教研活动。教师们深厚的教学功底,学生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技能和流畅的双语表达,使前来听课的教师们赞不绝口。由文国哲亲自负责、参与的国家级、省市级科研课题《重视青教培养,提高教师素质》《面向全体,狠抓中差生,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10多个科研课题,成效显著,他被评为省级“优秀科研工作者”,并有10多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内容丰富,和谐共处,民族团结有特色。

  学校现有教师120多名,汉族接近30%;学生总数700多名,汉族占20%。如何处理好民族问题,是重要而敏感的话题。作为一名民族中学的校长,把握好民族政策的尺度,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进步,维护民族领域稳定,是在稳定中求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文国哲从学校发展的长远规划出发,大胆调入汉族教师担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充分发挥语言优势,提高学生的双语能力。学校还出台了有利于民族团结的各种措施,任用汉族教师担任中层和校级领导职务,并在各项评比中对汉族教师给予倾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汉族教师的积极性,涌现出一批县、市级优秀教师,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等。

  学校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帮助广大师生充分了解各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不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如今,在朝汉融合的大家庭里,师生们亲如一家,和谐共处,各项工作稳步发展,民族团结之花在学校处处盛开。

  记者李瑞新

责任编辑: 曹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