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国家需要,多大年纪我都上!”63岁的郑杨教授这样说 榜样力量-吉林好人 王奕苏 307287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只要国家需要,多大年纪我都上!”63岁的郑杨教授这样说 榜样力量-吉林好人 王奕苏 307287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好人 > 榜样力量

“只要国家需要,多大年纪我都上!”63岁的郑杨教授这样说

2020-03-02 09:16 | 来源: 吉林日报

  她是我省支援武汉医疗队伍中的一员,她也是队伍中年纪最长的一位。63岁的她不顾家人劝阻,主动请缨参与抗击疫情工作。

  她就是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疾病诊治中心主任、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郑杨。

  主动请缨驰援武汉

  记者在郑杨教授所在的驻地宾馆见到她时,她刚刚带领各组组长开完每日例会。
  “我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和科研领域已经工作35年了,在处理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断上,我有把握;面对急危重症的抢救及疑难病,我有治疗经验;在介入治疗上,我有技术。”郑杨说,“我喜欢干活,热爱工作,这也是医生的职责。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特别值得说的,这是我应该做的。只要国家需要,我多大年纪都上!”
 郑杨教授所在的医疗队负责援助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座10楼东区的重症疗区,疗区50张病床,收治的全部是急危重症新冠肺炎病人。从抵达武汉的那一刻起,她就全力投入到抢救重症患者的工作中。

  忘记年龄奋战在救治工作一线

  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她为一线工作人员讲解和规范工作流程、防护重点。她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给予大家信心和勇气。

  每天,除了要提高病人治愈率、降低病死率,郑杨教授更重要的工作就是保障队员的零感染。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她和队员们一起反复进行感染控制安全培训练习,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有效隔离都要进行认真的规划。

 考虑到郑杨教授的年龄和体力,医疗组原计划给她安排医疗顾问的任务,帮助大家解决一些治疗上的专业问题,但郑教授坚持要和大家一起带组、排班。于是,63岁的她,忘记自己的年龄,跟所有医护人员一样,穿着防护服每天工作6个小时以上,救治重症患者。

  希望疫情拐点尽快到来

  在救治一线工作,郑杨教授的心里时时充满了感动。“从院长到护士长,再到每一位医护人员,大家在一起修正诊疗流程,治疗效果显现,有的重症患者有所好转,不久将有多名患者可以出院。”郑杨教授说,“病人整体病情好转,是我们医护人员工作的成果。在危险面前,团队没有怨言,没有人退却,冲在一线,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做努力,我为这样的团队感到自豪。“
  “我们这里有呼吸科、ICU、心内科、神经内科等专家,我们在一起制定关键的治疗方案。比如要不要上血滤,什么时候上呼吸机,每个病人我们都讨论很长时间,每个人都会提出自己的意见,把病人的均质化治疗最大化。”她说,“大家一定尽职尽责,做好救治工作,一起加油,让疫情的拐点能够尽快到来。”

编辑: 王奕苏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