俭以养德——四平市第三中学教师杨君梅的故事 节俭养德-好人故事 侯薇 2056447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好人 > 好人故事 > 节俭养德

俭以养德——四平市第三中学教师杨君梅的故事

2016-05-10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对个人而言,勤俭节约是一种生活方式,而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勤俭节约就是一种文明。四平市第三中学的杨君梅老师就是勤俭节约这一美德的践行者和传播者。

杨君梅生于工人家庭,从小父母就教育她要勤俭节约,不能浪费,当时年少的她虽然不太懂这些话的意义,但仍然牢牢记在心里。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杨君梅深深懂得了“勤俭节约、修养德性”在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节俭不是过苦日子,而是弘扬中华民族这一延续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是光荣的行为。于是,在1992年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人民教师后,她下定决心要把这一美德传承给自己的学生们。

在学校里,杨君梅的节俭是出了名的,同事和学生都知道,杨老师从不浪费一张纸或是一支笔,即便在教室、操场上看到孩子们丢弃的笔,只要还能使用,她都会收集起来,当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她会换好新的笔芯,发给同学们使用。在她的带动下,学生们也开始和她一起以勤俭节约为荣,以奢侈浪费为耻,并把“勤俭节约”作为班风,还经常以此为主题召开班会。在班会上,同学们会观看相关的纪录片、照片,还会组织演讲比赛,讲自己的节约小故事。

在杨君梅带过的班级里,几乎很少有同学随手撕扯笔记本,或是乱扔没用完的笔,大家都互相督促着,充分利用每一张纸、每一支笔。孩子们的一小步,就是社会前进的一大步。杨君梅告诉记者,有很多学生在放学回家后,会跟家长讲,纸张都是用树木做成的,浪费纸就是破坏大自然,还要求家长跟着他们一起勤俭节约,在接到不少诸如此类的反馈后,杨君梅的心里也是暖暖的。

有一次,同学们攒下了好多已经用完了的中性笔,杨君梅看着这几十支笔,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她让同学们收集好已经用完的中性笔芯,同时联系了晨光公司,询问他们能否回收二次利用这些笔芯。而令杨君梅惊喜的是,晨光公司不仅全部回收了所有笔芯,还特意准备了全新的笔芯送给全班同学,作为孩子们勤俭节约的奖励。

在杨君梅的身体力行和引导下,同学们逐渐树立起了节俭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更应该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气的理念。他们从以前的攀比浪费到主动节俭,这种转变杨君梅看在眼里,乐在心中。从那之后,班级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节约小能手”,他们低碳出行、分拣垃圾、节水节电、践行光盘行动,再也不见以往的大手大脚了。

朱子家训中有云:“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要想养成勤俭节约的美德就要从日常小事、穿衣吃饭做起,勤俭不是吃苦,而是对我们身边有限资源的珍视。要知道每样东西的背后都饱含着多少人的辛劳付出,又代表着有多少能源、资源的消耗,桩桩件件来之不易。勤俭不是喊口号,不能只想、只反思,重在行动。杨君梅正是深切懂得这些道理,所以她才用行动代替说教,从教二十余年,杨君梅不浮不躁、不攀不比,无论别人怎么看怎么说,她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原则,用无声的感染,把自己这份独特的节俭理念传播给了千百名学生,也带动了身边无数人。

“做比说更重要,反复说千遍百遍不如自己做榜样,好好去做。很庆幸我是一名教师,由于这份职业的特殊性,我能在给学生们传授知识的同时,还灌输给他们这些勤俭的美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节俭养德更得从小培养!”杨君梅这样说道。

记者手记

很多人会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话作为座右铭,而真正懂得其中内涵并坚持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人却把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丢弃了,盲目攀比、随意浪费的现象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勤俭节约这一美德如甘霖,滋润贫瘠的土地;如沃土,孕育财富的花朵;如阳光,带来无尽的希望。传承好勤俭节约这一美德,珍视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社会责任。(中国吉林网记者 于悦)

责任编辑: 侯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