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济宪:唯俭可以养廉 节俭养德-好人故事 佟燕玲 234350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好人 > 好人故事 > 节俭养德

王济宪:唯俭可以养廉

2017-02-27 13:42 | 来源: 光明网

  古人说俭以养德、俭以助廉。俭是俭朴,不靡费。因为俭朴,所以清心寡欲,没有贪念,心地坦荡,正气长存。自古至今,那些为官清廉的人,不管职位的高低,家境的贫富,他们的个人生活都是俭朴的。

  春秋战国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生活腐朽,奢侈之风盛行,齐国的丞相晏婴却是当时的一个“异类”,他用一生的俭朴书写了廉洁二字。晏婴平时只穿粗布衣服,平时吃的也是粗茶淡饭。上朝时,他总是乘坐一辆劣马拉的破旧车子,甚至步行。景公觉得他的交通工具与他的身份太不相称了,便派人送去新车骏马,但晏婴婉言谢绝。景公问其原因,晏婴解释说:“您让我管理全国的官吏,我深感责任重大。平时,我反对奢侈浪费,要求他们节衣缩食。我若是坐这么好的车,用这么好的马,百官们便会上行下效,奢侈之风就会流毒四方。倘若真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就再也不能禁止了。”

  汉朝有个叫杨王孙的人,史书上说他“家主千金”。家里虽然很有钱,但他对当时丧事大办、薄养厚丧的陋习很看不惯。他病重的时候立下遗嘱:“吾以羸葬,将以矫世也。”羸葬就是不用衣衾棺椁。他要求儿子裸葬他。他用自己的行为改变当时的颓风陋习,这一事件在当时无疑是影响深刻的。

  清代的廉吏于成龙,官至两江总督。他为官几十年,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廉本色,被广大人民群众泛称为“于青天”。他在罗城连任县令六年多,离任时穷得连路费都没有。黄州八年,赴福建任职时仅有被褥一束,朝衣一袭,沿途以萝卜为干粮,直到后来当了富甲天下的江南封疆大吏,他仍布衣蔬食,被江南民众称之为“于青菜”。以他的地位,绝对到不了贫穷的境地。但他崇尚俭朴,因为他知道,俭和廉是相互依存的。

  崇廉尚俭之人不仅将“俭”字坚守终生,更将其纳入家风家训之中,以期后代传承下去。传统的家训类书里都教育子孙做官要清正廉洁,把生活俭朴摆在前头。康熙在他的《庭训格言》里也说“俭约不贪,福寿长全”。古人认为,养廉即养生,而养生之道在于“内全其天”,始终保持淡泊无欲的自然之道,把物质追求改为精神追求、实现人生价值。康熙训诫后世子孙:“民生本务在勤,勤则不匮……是勤可以免饥寒也。若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若夫为官者,俭则可以养廉。居官居乡只廉不俭,宅舍欲美,妻妾欲奉,仆隶欲多,交游欲广,不贪何以给之?”因此“俭以成廉,侈以成贪”。

  颜真卿的《颜氏家训》是我国家训书里的典范,影响极广。他引用孔子的话教育他的三个儿子,生活奢侈的人往往傲慢,简朴的人往往显得寒酸。他要他的儿子宁可寒酸,也不要傲慢。

  宋代的司马光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的家训中,把勤俭节约当做教子的第一要务。在家训里,他举了许多历史实例,说明“成由勤俭败由奢”“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做人道理。司马光所处的时代,是北宋物阜民丰的时代,但也是盛行奢靡豪华之风的时代。因此,司马光专门写了一篇有针对性的教子文章《训俭示康》,文里说“有德者皆由俭来”,特别告诫他的儿子,要他“以俭立名”,不要“以侈自败”。古人养生非常重视“内全其天”,内全其天的意思就是始终保持淡泊无为的自然之道,把物质的享受升华成精神境界和人生的价值观,让理性驾驶情感。因此说,养廉即养生是有道理的。

  看一看落马的那些贪官,有多少是因为生活奢侈糜烂,孳生贪欲,总觉得钱不够花,而最终伸出腐败的双手,走上不归之途的!也有几个原来是很朴实的,因为经不住诱惑,贪图享乐,以权换钱,最终身陷囹圄。这正应了颜真卿在《颜氏家训》里说的“不节则志倾”。俭是防腐的第一道堤坝,筑牢这道堤坝,人生的路自然会平平安安、稳稳当当。

王济宪



责任编辑: 佟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