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的贫困经历让王福洋刻骨难忘,但也成了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当年他怀着最质朴的情感,为了让农村的家人生活得好一些,他辞去了银行信贷岗位负责人职务,开始经商。如今,他事业小有所成,将目光投向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人群,让温暖围绕在这些最需要关怀的人身边。
童年时的贫困经历成一生最宝贵财富
王福洋的老家在长春市双阳区农村。4岁时,父亲过世,母亲独自拉扯5个孩子艰难地生活,虽然排行最小的他得到了母亲和哥哥姐姐最多的照顾,但饥饿的感觉时常挥之不去。
母亲抚养着5个孩子熬了5年,因家境贫困难以为继,改嫁了。王福洋的继父对他非常好,在家境困难的情况下,供他读了中专,当时学的是医学。毕业后,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王福洋报名参军。因为之前的学历,他在当新兵时就被分派到了卫生队,经过培训和层层选拔,他成为了部队首长的卫生员,在服役的8年里,他的视野和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拓展。在王福洋看来,童年时那段贫困的经历,成为他一生最为宝贵的财富。
“2002年,我工资达到了3000多元,照顾家庭还算够,但想要帮助亲人则差得太多。”2007年,王福洋毅然作出一个决定——辞职经商。在一位朋友的帮助下,王福洋做起了市政工程,淘得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随着事业的壮大,王福洋决定做粮食生意,“我出身农家,做粮食行业让我很踏实。”
2010年,王福洋成立了吉林省优粮易购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如今已发展成为优粮易购(吉林)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现有员工86人,是一家集种植、加工、线上商城、线下实体体验于一身的专业经营粮油的全新销售服务平台。
“一米阳光”送进春城
“得民心、顺民意,怀大爱、筑梦想”是王福洋的企业宗旨,社会型企业更是他一直努力的方向。点滴善心,大爱无疆,王福洋一直没停下扶贫助困送温暖的脚步。随着公司的成长,王福洋愈发地感觉到身上的责任越来越大。“最开始我考虑的是家人,现在我考虑的则是那些低收入人群。”
2015年8月,王福洋创立了“一米阳光”志愿者协会并担任会长,协会联合长春市多家社区共同发起了“一米阳光”温暖计划,为辖区内的残疾家庭、特困家庭、老党员、老劳模常年按季度免费发放米、面、油及生活用品。同时还提供重物搬运、法律援助及就业岗位安置等帮扶项目,并组织多次公益捐款活动。
李春玲是英俊镇胡家村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在二道区政府帮助下办起了笨鸡养殖场。虽然养鸡场纯绿色养殖,不喂饲料,所产鸡蛋质量高,但是由于交通的不便,经济情况拮据,宣传力度低,存量客户有限,且正值盛夏高温时节,鸡蛋保质期一天天临近,如何销售成了李春玲的燃眉之急。优粮易购得知李春玲的难处后,决定利用企业的销售渠道和平台的宣传优势,帮助李春玲销售鸡蛋。优粮易购在线上商城上架爱心蛋商品,1元进,1元卖,不赚差价。并且通过公司关系,找熟人,托朋友,发动一米阳光志愿者协会会员及公司员工共同帮助李春玲解决困难,首批5000多枚爱心鸡蛋很快就一抢而空。在解决了李春玲的燃眉之急后,更是同李春玲建立了帮扶的关系,承诺长期帮助她销售鸡蛋,为她提供养殖技术支持,并为她捐赠米面油等生活物资,缓解她的生活压力。李春玲感激地说:“政府帮我建立养鸡场,优粮易购帮我卖鸡蛋,我这个鸡蛋,就叫‘连心蛋’吧,感谢你们对我的帮助!”
迄今为止,“一米阳光”志愿者协会的帮扶活动已经遍及了长春市10个街道,59个社区,帮助了1000余户困难家庭,此举得到了省、市、区各级政府的肯定,荣获“吉林省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2017年度长春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除了经济与生活上的直接支持,王福洋还发起了志愿助弱创业项目,以在各个门店内免费提供经营场所的模式鼓励大家自主创业,期望从根本上改变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截至目前,优粮易购(吉林)健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公益事业上的投入已达300万元,并承接了二道区英俊镇政府253.4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项目。
把党的温暖送到居民群众的心坎儿上
为有效发挥党组织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优粮易购”党支部与公司于2015年同步建立,现有正式党员9名,积极分子4名,预备党员2名,王福洋兼任党支部书记。优粮易购党支部是吉林省首个非公标准化党支部,吉林省首个开放式党建活动基地。
多年来,“优粮易购”党支部以“六好六强”标准和企业党员“四优”标准不断夯实企业党组织建设基础,在承担扶贫助困等社会责任中让“党旗飘起来、身份亮出来、形象树起来”,截止到2017年12月,先后捐赠弱势群体4000余人次,折合人民币300余万元。
作为党支部书记的王福洋先后荣获“吉林好人标兵”“吉林省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和“吉林好人·先锋企业家”称号。企业先后被授予长春市“文明单位”“市模范集体”等荣誉称号。
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贾子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