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患者健康 他20年没挪过“窝” 好人快讯-吉林好人 梁欢欢 2667968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守护患者健康 他20年没挪过“窝” 好人快讯-吉林好人 梁欢欢 2667968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好人 > 好人快讯

守护患者健康 他20年没挪过“窝”

——辽源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郭朝阳的故事

2018-06-07 10:22 | 来源: 吉林日报

  从辽源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一名普通大夫,到走上科主任的岗位,郭朝阳始终将自己爱岗敬业的火热情怀,敬畏生命的赤子之心,勤于进取的奋斗精神,投入到恢复患者健康、挽救病人生命的工作中。

  1997年,郭朝阳走出大学校园,带着梦想和欣喜来到辽源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没挪过‘窝’”。郭朝阳以“窝”为家,时时牵挂他的岗位,以“窝”为荣,处处践行他的职责。

  2008年8月,郭朝阳到科里主持工作时,心内科还是一支刚刚组建不久的年轻队伍,一切都要从头开始。他变压力为动力,下决心不辜负领导的信任,团结科里的医护人员不懈努力,让心内科发展壮大起来。

  患者的病情就是命令,他和他的团队24小时候诊,从不空岗。他常常与科室同事从上午忙到下午,接着又忙到晚上,有时连吃饭的时间都挤不出来。特别是在心血管病高发季节,他们更是连续几个月加班加点不能休息。每天超负荷的工作,随时都想歇一歇、喘口气,但一听说有危重病人需要抢救,他们马上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有时通宵达旦之后,第二天仍然坚持工作。他们深知对于急性心梗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他们每天在做的都是人命关天的事情,不能懈怠,不敢放松。

  2010年10月,心内科收治了一名33岁的男性患者,这位患者是一对老夫妻收养的孤儿,家里生活比较困难。患者曾两次患急性心梗,同时合并Ⅱ型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心绞痛经常发作甚至晕厥,多次就医都没有治好。后到中心医院经过检查,必须进行紧急介入手术治疗,但手术风险极大。当时有人劝郭朝阳,手术风险这么大,你就别做了,还是让病人到外科做个搭桥吧。但郭朝阳说,外科搭桥倒是一个办法,但是桥血管寿命一般是8年至10年。然而,10年后这位病人才四十几岁,就有可能失去生命。最后,郭朝阳还是作出了担当风险,及时为患者进行介入手术的选择。然而,手术时预料之中的意外还是发生了,病人在手术台上心脏骤停。由于术前预案做得精准,在紧张抢救之后,病人转危为安。看着病情逐渐好转,患者的父母万分感激,跪倒在郭朝阳面前说:“是您给了我儿子第二次生命啊。”

  郭朝阳常说:“病人到我们医院就是对我们的最大信任和鼓舞,我要努力做到不让他们失望!”为了不辜负患者的信任,郭朝阳20年如一日,勤奋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新技术。

  为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郭朝阳先后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沈阳军区总医院进修;并多次到北京、长春、沈阳等地参加各类学习班。这期间他熟练掌握了心脏病的介入诊治技术。2005年8月,他开展了第一例经桡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同年11月,又开展第一例急性心梗急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于此同时,还建立绿色通道,率先在辽源地区开展冠脉造影检查术,冠脉内造影植入术及临时、永久起搏器植入术,结束了辽源地区急性心梗病人必须到外地治疗的历史。他的心内介入手术治疗,得到了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在他的带领下,近10年来,心内科共完成各种冠心病介入诊治2000余例,成功抢救心脏骤停患者200余例。特别是开展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以来,急诊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救治了300余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大大降低了此类病人的病死率、病残率。

  多年来,郭朝阳将医疗实践和临床经验上升到理论认知的高度,陆续撰写出学术论文10余篇,分别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有20余篇业务探索文章在国内进行学术交流;参与出版专著1部。组织开展的《冠心病介入治疗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等3项科研项目,其中1项获辽源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获二等奖。

  记者 李娜

编辑: 梁欢欢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