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公示公告 好人快讯-吉林好人 王奕苏 3472373
有思想 / 有温度 / 有品质
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公示公告 好人快讯-吉林好人 王奕苏 3472373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好人 > 好人快讯

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公示公告

2021-11-02 18:25 | 来源: 中国文明网

  按照中国文明网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要求,现将拟向中国文明网推荐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及事迹材料进行公示。公示名单可通过吉林文明网查询。公示时间从2021年11月2日起至11月7日止,欢迎广大群众提出意见,反映问题。联系电话:  0431—88904127。 

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

2021年11月2日

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名单

姓 名                        事迹简介

张玉英         小学校长赤诚奉献办教育 防疫担当冲在前

张  杨          国网工程师扎根基层 守千里银线 望万家灯火

王德建         吉林的哥拾金不昧 送回遗落在出租车内巨款

马忠民         “老骥伏枥”的驻村书记  以电力为先驱拉动贫困村近万平酒厂“重生”

郭  鑫           人民教师痴心基础教育 初心不改育桃李

米利凯          石油工人做公益 十几年如一日

徐淑子          退休老党员20年来收集上千名英烈事迹  建立“老兵之家”延续红色故事

孙明艳          志愿服务协会带头人12年来助人为乐 默默奉献 以小爱汇江河

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候选人事迹简介

小学校长赤诚奉献办教育 防疫担当冲在前

  张玉英,55岁,中共党员,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明德小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她用36年的教育之路“做有情怀的校长,办有质量的教育”,她时刻牢记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带头推进“党史进校园”、创设潜能课堂、构建特色大学区,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之时,她与街道精准对接,一夜之间建成学校“方仓医院”,组织十六个工作小组,创建大三区和小三区,72个小时守候学校,废寝忘食地配合街道完成核酸检测5000多人的任务。近年来,她荣获全国骨干校长,全国百佳校长,全国校园食品安全工作先进个人,吉林省政府津贴(突出贡献)专家,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吉林省好人标兵,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多项殊荣。

  最美党员,责任使命守初心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忠诚,成就了张玉英校长的责任与担当。每天早晨六点,她都会准时第一个出现在校园中,多年始终如一,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六点校长”。她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身为学校的党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红船精神照耀我》,推进“党史进校园”和“红色党建文化”,多次在省市区做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在长春市乃至吉林省树立了标杆。

  在学校“温故楼”的天井处驻足,“这排旗帜上书写国学文化;这排旗帜上体现生命平安;这排悬挂的则是五星红旗,三排放在一起,就代表着‘国泰民安’。”张玉英饶有兴趣地介绍着,“在楼梯上方,绘制了与楼层文化同一主题的灯箱,这样既解决了楼梯照明问题,又和每个楼层的文化内涵相契合,寓意‘读书成就梦想、知识点亮人生’。”

  最美校长,赤诚奉献办教育

  “做有情怀的校长,办有质量的教育”,她充分挖掘学生潜能,涵养美德,为心灵田地播种,经常看到她出现在校园的中央,与孩子们一起踢球,一起吹拉弹唱,一起读书。启迪智慧,让智慧之光朗照。每天上午的前三节课,无论工作多忙,她都会准时出现在课堂上、教研室中,与老师一起论道解惑。她构建了“试导悟拓评”五学潜能课堂的核心理念与三研导学案实施策略,在课程建设上探索全免费、全普及的“葫芦丝、足球、书法”惠及每一个学生,“首善朝实”远近闻名。

  在校园文化建设期间,不但亲自参与设计,还连续几天吃住在学校,渴了一瓶清水,饿了一桶泡面。暑假过后开学时,扑面而来的知新楼与温故楼中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互为辉映,相得益彰。

  作为“明德教育集团”总校长和大学区长,她促进教育均衡,带领学区片的5所学校的校长们,共同开展教师培训、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名师工作室、名师送课、青蓝工程,大学区“体艺科”特色活动,实现了优秀教师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共享以及大学区特色的共鸣。

  吉林好人,防疫担当树样板

  当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她废寝忘食,建立了一个防疫指挥中心,16个工作小组,创建大三区和小三区,学校成为长春市疫情防控样板校。张玉英对全体领导、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工作不推责、在家不出门、人员不聚集、信息不虚传;严格主体责任、严格外出报备、严格校园管控、严格遵章守纪、严格工作态度、严格信息质量。这“四不六严”成为朝阳实验小学疫情防控期间的准则和条约。同时,开展以校园环境整治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病媒生物综合防治,购置了测温仪、测温枪、体温计、口罩、消毒液、防护服、防护镜等防疫物资,为顺利复课复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新冠肺炎疫情形势变化及疾控部门意见,学校结合实际,开启“互联网+”模式教学,做到停课不停学、不停教。为了将疫情防控期间的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张玉英审时度势、集思广益,形成了重指导、重过程、重成效,全方位、全领域、全育人的“克艰网课——德育课、学科课、活动课”教学思路并付诸实施,线上指导答疑解惑,线下自主探究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为体现朝实人“心中有爱、眼中有光、胸中有梦”的责任担当,张玉英开创发起了“空中之声抗疫广播”,用最美的声音传递人间大爱、讲述最美的故事,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每周两次邀请长春市关工委火炬宣讲团副团长董洁进行疫情防控微讲座,教育引导广大师生理性认识疫情,科学做好防护,平稳度过特殊假期。2021年初,抗疫号角再次吹响,她与街道精准对接,一夜之间建成学校“方仓医院”,72个小时守候学校,配合街道完成全员核酸检测任务5000多人,得到居民和街道工作人员高度赞扬。

  张玉英校长用她那赤诚的教育情怀热切地追求着教育的理想,用她那赤诚的党员之光坚定地担当着奉献的责任……

国网工程师扎根基层 守千里银线 望万家灯火

  张杨,男,40岁,中共党员,国网松原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副主任,技师、高级工程师。自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曾主持、参与哈大高铁牵引站线路,京哈高速、国家重点水利灌溉等各类大型电力线路工程500余项,申报并获得《验电装置》等19项实用新型专利和4项发明性专利证书,被授予 “吉林省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第二届“吉林好青年”(创新创造类)、吉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8年获评第四季度“吉林好人”。

  一、扎根一线 青春无悔

  输电运检专业是电力系统户外工作时间最长和最艰苦的工种,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都不能停歇,深山老林、田间地头、喧闹的市区都能看到输电人的身影,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在外面一干就是一整天。面对妻子的唠叨和家人的抱怨,张杨说:“这就是我的职责所在,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2001年初,张杨参与前农线220kV更换20基铁塔的工程,在更换铁塔过程中,既要合理摆放铁塔,同时又要留出吊车的放杆、立塔的位置,由于停电时间紧,每道工序要环环相扣,不得脱解;为了减轻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施工安全,张杨坚持导地线的撤放及恢复尽可能的使用吊车,几个工作日下来,他身心疲惫,困了就在车上打个盹,饿了就碗碗泡面。在具体施工中,吊车的作用决定施工进度的快慢,施工前与吊车司机规定了指挥信号,明确工作任务,一切都做到心中有数,安全意识控制在每一个环节中,技术措施落实到每个人头上。通过周密的安排部署,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大大缩短停电时间,为公司解约施工成本15万元。

  二、点滴积累 不懈创新

  对于工作中的各类痛点、难点,张杨勤于思考、善于专研,并加以改进创新。输电铁塔头部与身部的吊装连接是现场作业中最困难、最费时的一个环节。吊车把3、4吨重的塔头与塔身手指头粗细的连接孔在40多米的高空对准,遇到碰撞、风力等因素影响,那是真比老太太穿绣花针还难,根本就没办法快得起来。通过向老师傅请教、与同事交流、建立模型、计算受力、对比试验,张杨研究出一种猫头塔、酒杯塔起吊装置。在经过100基铁塔安装试验后,每基铁塔连接时间缩短了2.5小时、施工成本节约0.3万元,使该环节工作效率提升了83%。

  三、使命在肩 责任使然

  多年的工作经历,让张杨得了一种“职业病”。一遇到大风、大雪、打雷等恶劣天气,晚上就睡不着觉,常常拿着手机站在窗前,生怕电力线路发生事故。

  2018年5月28日,松原市长岭县太平川镇遭受罕见的龙卷风灾害,张杨得知这个消息,顾不上照顾正在长春手术的爱人,急忙驱车5个多小时,赶赴太平川镇受灾现场。在与同事们确定抢修方案后,做为指挥员和战斗员,张杨带领20人的抢修小队风雨中一刻不停歇,不眠不休奋战32小时,最后长岭大事记里留下这样一组数据:灾情发生9个小时后,10千伏损坏电杆全部更换完毕,落地10千伏主线路恢复完成;灾情发生31小时后,10千伏、0.4千伏线路全部恢复供电,恢复用户21750户。

  城市的夜空,因为有光,而流光溢彩;村庄的夜空,因为有光,而温暖明亮。张杨,用一项项发明专利树立起开拓创新、岗位成才的最美标杆,他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牢记使命、勇攀高峰,用专心、热心、匠心成就那颗永恒不变的电网初心。

吉林的哥拾金不昧 送回遗落在出租车内巨款

  王德建,男,36岁,吉林省吉林市陆通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吉B.T5890号出租车驾驶员。他子承父业,从2010年开始与父亲同开一辆出租车,2018年父亲退休后,王德建便一个人开“大班”。在出租车驾驶中,他始终坚持文明行车、安全第一、服务至上为工作准则,安全行车100余万公里,多年保持“零”投诉的记录,多次拾到乘客遗失的物品都及时返还给了失主,找不到失主的就及时送交到公司。2021年,王德建先后被评为“吉林好人”“吉林好人标兵”。

  发现巨款心急如焚 主动报告寻找失主

  2019年10月19日12时42分,公司业务经理朱建红突然接到王德建电话报告,称在运营中发现车的后排座椅下方有黑色手提包,里面有大量现金,目测约有20多万,应该是之前的三名乘客遗忘的,他们曾在车上讨论过买房子的事,记得当时是一名老人拿这个包坐在后座,应该是在房产交易中心下车时争抢付车费时落下的。接到报告后,朱建红经理立即指示王德建停止营运,锁好门窗注意保管失物,共同到吉林市出租车管理办公室汇合,一同查找失主。与此同时,朱建红经理向出租办值班的徐涛处长、赵巍主任以及公司领导进行汇报,并将驾驶员信息及联系电话上报。王德建接到公司指示后,加速把车开往吉林市出租办。当车行至九中附近时,他接到了哈达湾派出所的电话,王德建向他们说明情况后,派出所工作人员请他把钱直接送到派出所,当事人也全都在派出所等候。王德建就改变了行车路线,开往哈达派出所,并将情况再次汇报给公司经理。与此同时,公司经理将此突发事件立即向吉林市出租车管理办公室主任赵巍做了汇报,相关领导也前往派出所了解情况。

  拾金不昧暖人心 传统美德代代传

  经公安机关清点,包内共有现金26万元,在出租办、陆通公司、公安民警以及江城晚报、105.3交通台新闻媒体的共同见证下,王德建将钱交还给失主于先生,一颗悬着的心总算落地了。76岁的失主于先生见到失而复得的现金十分激动,说的最多的就是“谢谢!谢谢!谢谢!”,同行的外甥女说:“这笔钱是舅舅多年靠拣废品积攒下的全部积蓄,本打算让我和我爱人陪同,用这笔钱买个小房子,没想到下车时争着付车费,一时大意把购房款忘在了出租车上,这也多亏是遇到了好心的哥王德建”。

  提起这件事,王德建说:“这是我们出租车司机应该做的”;“拾金不昧是咱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我也会这样教育我的孩子”。

“老骥伏枥”的驻村书记 以电力为先驱拉动贫困村近万平酒厂“重生”

  马忠民,男,1966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国网长春市双阳区供电公司党建党支部书记。近年来,荣获“吉林省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国网吉林省电力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中作出突出贡献奖、“吉林好人”、“吉林好人标兵”等荣誉。

  2017年6月,受组织委派,马忠民同志接任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石灰村驻村第一书记,任驻村第一书记四年来,马忠民时刻秉承让贫困户“脱真贫、真脱贫”的思想理念,认真履职工作。

  实施产业扶贫,以酒厂为抓手充实村集体经济。

  为了帮助村上盘活处于半停产状态的白酒坊,马书记帮助注册了“裕琢”牌商标。为扩大规模,他又先后到长春农安、山东青州等地考察学习酿酒工艺、购买酿酒设备。目前,总建筑面积8875平方米的新型现代化酒厂建设已初具规模,还建造了可一次性存储窖藏200吨的酒窖,新设备全部投产后可年产150吨存粮白酒,年产值1500万元,同时,将借助双阳全国梅花鹿之乡的鹿产业优势,研发鹿产品酒类深加工项目,不断拓宽产品种类渠道。仅此一项,可带动已脱贫的建档立卡户、边缘户和剩余劳动力50人就业,村民每年每户可获分红3000元,酿酒余料酒糟可有效解决养殖户禽类饲料供应问题。

  实施行业扶贫,以电力为先驱拉动产业发展。

  为帮助酒厂扩大再生产,他积极协调,充分利用小微企业政策免费申领设备,同步派出施工作业人员免费为酒厂安装了1台200KVA变压器,10千伏低压线路等配套设备。为村集体节省资金28万元,并利用此款为12户已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注资入股。“感谢马书记、感谢供电公司,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让我们有了安全稳定的供电设备,我们酒厂的发展就有了保障,我们心里也更加踏实了”,石灰村党组织书记张海军由衷的说道。

  深化就业扶贫,以实干践决策助力群众增收。

  4年来,马忠民联系新建改造危房3户,让贫困户住房有了保障;利用政策兜底,为6户17人联系办理了残疾人补助金、低保金、养老金;开展教育帮扶,为2户3个孩子申报“雨露计划”,使其享受到政策补贴;推动消费扶贫,购买2户农副产品合计8.5万元,开展2次“第一书记”直播带货活动,销售农副产品金额达12万元;为村集体协调扶贫资金15万元,重大节日慰问贫困户折合人民币2.28万元;助力春耕生产,他还组织协调公司党员职工和扶贫帮扶责任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捐款,为5户有劳动能力的户,购买猪仔26头、鹅雏100只、鸡雏100只,每户年均增收2—3万元。真正解决了春耕生产生活不足等问题。

  截至目前,石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2户24人已全部脱贫,年人均收入增长到9000元以上。他的扶贫事迹先后在《电网头条》、《中国电力报》等多家媒体刊发。作为第一书记,他的步伐始终没有停下,为了真正发挥“造血”作用,他正在全力以赴帮助村集体发展支柱型产业项目,引进新型酿酒工艺技术,更新扩大酿酒设备容量,进一步打造更加优质的纯粮白酒,不断发展和壮大酒业生产规模、提升品牌知名度,用实干担当帮助石灰村实现乡村振兴“开门红”。

人民教师痴心基础教育 初心不改育桃李

  郭鑫,女,46岁,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第二十五小学校教师。郭鑫从教27年,一直默默耕耘在教学第一线。为了问题学生,她多次家访做心理疏导,风雨无阻。为了班级孩子,她无暇顾及自己的女儿,忽略了女儿高考期间的陪伴。为了教学工作,她延后自己癌症治疗的手术时间,并在放化疗期间坚持上课。郭鑫先后荣获“吉林好人”“吉林好人标兵”等荣誉称号。

   一、痴心教育,因材施教

  在郭鑫眼中,世界上没有一朵鲜花不美丽,没有一个孩子不可爱。她班级里曾有一名智力障碍的学生,父母渴望孩子能像正常人一样融入班级,为此郭老师用她的大手牵起了孩子的小手,这一牵就是六年,在她不懈努力和坚持下,这个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正常升入了初中。

郭鑫非常注重学生的心理教育,她总是会及时发现同学们出现的各种问题。哪个同学最近上课状态不对,哪个同学的情绪出了问题,哪个同学的学习态度又懈怠了……及时发现,对症下药,快速解决。她为失去亲人的学生捐款,为贫困生申请补助、购买学习用品,为亲情缺失的孩子做心理辅导,深入问题家庭与家长谈心,到处都是她忙碌瘦弱的身影。

  二、教书育人,润物无声

  遇见郭老师的每一个学生和家长都是幸运的。她的每节语文课都激情洋溢、声情并茂,名言典故信手拈来,引经据典,引人入胜。诗词古韵一直是郭鑫班级的特色教育,从三字经、弟子规到唐诗宋词,从入学起就浸润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中,早读、亲子阅读、背诵打卡,每一项她都亲力亲为。

  “同读共享”也是郭老师一贯坚持的教学理念,她会定期给学生推荐精心挑选的书籍,全班同学共读一本书,小组群里每天坚持阅读打卡,背诵好词好句好段落,共同分享读后感,定期评选出优秀同学和作品,让大家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她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和潜移默化地影响下,她的学生们各个都是“小作家”。

  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

  在学生心中,郭老师像妈妈一样,但在女儿眼里,她却是个不称职的妈妈,因为女儿永远没有班级学生重要。2019年,女儿高三了,繁重的学业压得孩子透不过气来,心理压力很大。郭鑫总是劝女儿,她是一个妈妈,更是一名教师,要把温暖和爱撒给班级里的54名学生。女儿理解了妈妈,最终考入心仪的大学。

  2019年末,郭老师被查出患了乳腺癌,她没有告诉任何人,不顾医生的反对,坚持上完了这学期的最后一节课,她才接受了乳腺癌切除手术和放化疗,而这时因为疫情,需要线上教学,她的化疗反应很严重,脱发、恶心呕吐,白细胞降低,所有人都劝她放弃网课,她却一边化疗一边坚持线上教学,难受了停一停,站不住就坐下来,每节课下来都累得瘫倒在床上。整个疫情期间,她的学生们没落下一节课,没有一个人掉队。新学期开始,她戴着厚重的假发,拖着放化疗后虚弱的身体,神采奕奕地站到了讲台上。

  郭鑫在最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痴心奉献,践行着自己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初心。

石油工人做公益 十几年如一日

  米利凯,男,1971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吉林油田新民第四采油作业区井长。自从2008年开始做公益之后,他一直坚持做下去,组建松原第一支私家车公益车队——松原市雷锋车队,弘扬雷锋精神;组建壹基金安全家园社区救援队,填补社区安全救援的空白……爱心送考、扶危助困、疫情时冲在前线。2012年获得吉林省红十字会授予的优秀红十字志愿者;2015年获得吉林省省委宣传部授予的“吉林好人”称号;2016年获得吉林省文明办授予的“吉林省优秀志愿者”称号;2018年获得吉林省红十字会授予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奖”称号。2021年获得“吉林好人标兵”称号。 

  志愿服务献爱心

  2008年5月13日,米立凯成为松原红十字志愿者,从此开始了他志愿者之路。2013年,在他的组织下,成立了松原市首支由私家车组成的爱心车队——雷锋车队。该车队以“人与人相帮 车与车互助”为口号,连续8年参加爱心送考活动,助力松原学子。

  2015年,他与兄弟志愿者团队发起了“助力天使重生”的募捐和义卖活动,通过募捐和义卖筹集善款100多万元,帮助小硕、小涵两位患白血病的小朋友得到了及时的救助,并恢复了健康,重返校园。

  同年,松原发生了地震,他第一时间带来志愿者赶赴震区,疏导人民群众、搭建抗震救灾帐篷、震后重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随后,几年内松原地区多次发生地震,他认识到不仅仅要参加抗震救援活动,而要更多人认识和学习到防震减灾知识和技能。于是,在他的倡导下,2020年,成立了壹基金安全家园社区救援队,对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群众进行心肺复苏,伤口包扎,绳结技巧,地震救援等救援知识的培训,并在松原市宁江区伯都乡永清村和江南望湖小区进行了地震救援实地演练。加强和解决社区防灾减灾工作,不仅提升了志愿者团队的抗震救援能力,而且为松原的防震减灾注入一股力量。

  疫情一线彰显奉献本色

  当新冠病毒疫情来临时,他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一时间带领志愿者协会安全家园救援队的队员,参加了宁江区铁西街道助力疫情防控工作,同时,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望湖花园小区等各个社区,对住宅楼的楼道和楼内公用空间喷洒84消毒液进行消毒,并组织团队购买消毒液和口罩无偿发放。

  2021年,松原新冠疫情再次来袭,他又第一时间参加到抗击疫情的队伍之中。为了完成松原全面核酸检测以及对封闭小区的消毒工作,助力疫情防控,他带领志愿者团队的队员们购买消杀设备,走进封闭小区、火车站、客运站等重点场所义务进行消杀,直至封闭小区将至低风险地区为止。

  公益道路上奋力前行

  此外,他还多次组织义演活动,送戏下乡进社区近百场;开展了“小罐大爱”、“依旧心暖”、“温暖包”等项目,为1200位贫困儿童发放了温暖包,为他们送去温暖。

  截至目前,他累计志愿服务7000余个小时,累计捐款捐物超过万元,累计献全血600毫升,机采血小板15个单位,在中华骨髓库留取造血干细胞血样。

  他组织成立的雷锋车队,连续8年参加爱心送考,累计接送考生和家长5000余人次,形成了高考期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他和他的团队影响下,每年高考时节,松原都会出现多支爱心送考的团队,大家齐心协力助力高考。

  他号召成立社区安全家园救援队,不仅仅让队员们提高志愿服务能力,也是不断增强社区辖区内的居民、志愿者提高面对自然灾害的逃生和救援能力,更是为打造一支趋于专业的民间救援队打下坚实的基础。

退休老党员20年来收集上千名英烈事迹  建立“老兵之家”延续红色故事

  徐淑子,女,朝鲜族,1952年10月21日出生,中共党员,延吉市老兵之家理事长、党支部书记。她从2002年开始搜集老兵故事材料,到现在已收集到了3600多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期间牺牲的延边籍英烈事迹。这些年徐淑子奔波于全州各地学校、街道社区,义务为学生、居民宣讲革命烈士为国捐躯的英勇故事;徐淑子每月的工资只有1700多元,但她每年还要资助四川汶川的孤儿;她还自费3万元,制作了百余块“红色革命教育”展板,自己充当讲解员,宣传爱国主义文化。这些年以来,徐淑子曾荣获:延吉市先进工作者、文明好市民;延吉市“三讲三爱”道德模范、吉林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第四届吉林省优秀志愿者;吉林好人、延边好人、吉林省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延吉市三八红旗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州优秀共产党员等各种荣誉称号。

  一、挖掘红色资源,做爱国教育的宣讲人。

  2002年,徐淑子退休后赴北京照顾年迈的母亲。她每日除了看护母亲,有空闲的时候就读书看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报纸上有很多关于革命英烈的报道,徐淑子很感兴趣,收集起来做成了剪报,闲暇时仔细阅读。做剪报时,她发现很多革命烈士的事迹自己从前都不知道,追忆当年的革命志士为了实现今天的美好生活,抛头颅、洒热血,一个传播英雄们革命事迹的想法在她的心中萌发。为了搜集资料,徐淑子到报亭和废品收购站购买旧报纸、旧杂志,然后将英雄事迹剪下来,保存留档……她的坚持渐渐得到了亲友的支持,大家经常送给她一些资料,有时是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有时是一段残缺的故事,她将这些材料整合在一起,逐渐完善成册。

  二、制作宣传展板,建立红色教育基地。

为了让革命精神传遍家乡的每个角落,徐淑子自费3万元将收集整理出的老兵材料制作成了百余块“红色革命教育”展板,自己充当讲解员,走社区、进学校、到部队宣传革命英烈事迹和爱国主义精神。几年来走访190多名老功臣家庭,在54个社区、58所学校和7个部队开展巡回爱国主义图片展500余场,参观者约10万余人,用实际行动传承红色基因。

  三、开办爱心摊床,做公益事业的领头人。

  2013年起,徐淑子加入四叶草邻里情老年义工服务队。为“三无”老人排忧解难,让老人享受到了社会给他们的温暖和幸福。2014年,徐淑子费在延南市场开了第一家以救助特困儿童为背景的“爱心摊床”;2015年,她又在永乐市场开了第二家救助特困儿童“爱心摊床”,带动大家以各种方式奉献爱心,三年间,爱心摊床筹集爱心款5万余元所得盈利均用于救助、帮扶贫困儿童、寒门学子、残疾儿童、贫困烈士家属等群体。

  四、关注烈士遗孀,做排忧解难的贴心人。

  2016年起徐淑子四处奔走,为烈士、老兵的子女、配偶和遗孀解决问题。目前,重点帮扶5位相关妇女,帮扶资金1万余元。前往怡康医院慰问照料癌症晚期患者、烈士子女马大仑;联系爱心志愿者献血600毫升,帮助四位已故烈士的后人黄善玉解决手术急需输血问题,垫付治疗费用千余元;自费千余元帮助解决烈士后人特困低保、廉租房等问题;长期探望烈士遗孀,给予精神慰藉和生活帮助;帮助健在老兵韩道俊妻子黄贞淑,解决医疗费用1000余元,自费500余元路费,往返于延吉、龙井,协调龙井市政府解决其救助问题和申请基础保障等事务。

  五、传承红色基因,做老兵之家的发起人。

  2017年7月徐淑子与进学街道协商后在文庆社区成立了延吉市“老兵之家”,如今已建设成为“忆革命、诉党恩、展未来、解困境”的综合服务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老兵之家先后开展“革命老兵不忘初心 描红革命烈士碑”“观看大阅兵 再续军旅情”“传承红色基因”等载体活动128次,参与3600人次。徐淑子带领革命老兵进机关、进社区、进校园宣讲,传承好思想、好传统、好作风,使红色精神根植人心。

创建带领志愿服务团队助人为乐 默默奉献 以小爱汇江河

  孙明艳,女,汉族,1967年6月出生,民盟盟员,白山市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白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四级主任科员。12年来,她坚定走在志愿者服务路上,以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持之以恒的奉献精神和饱含深情的实际行动,传播正能量、不断献爱心,诠释了公益志愿者的高尚情怀,谱写了“送人玫瑰、不留余香”的奉献之歌。在她的带动和感染下,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汇聚到公益事业中来,协会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为现今设立5个分会、拥有1600名志愿者的大团队,已经开展了900多次公益活动,连续资助了多个贫困家庭和300多名贫困学生。一路走来,孙明艳曾获吉林好人标兵、“吉林省优秀志愿者”、“白山好人·十佳最美女性”,被推选为吉林省巾帼志愿者协会会员、吉林省妇女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最美民盟公益人等荣誉。

  一、助人为乐、点燃初心,公益之路起航

  孙明艳的志愿者公益之路源于2009年起的一次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她发现在偏僻的山区农村的个别家庭和孩子的现状很让人心痛,由此她做出了一个坚守至今的决定,用业余时间来做公益,也就是从那时起,她的每个节假日都是奔波在帮扶贫困家庭和孩子的路上。在她的带领下,白山市公益志愿者协会至今已经开展了900多次公益活动,连续资助了多个贫困家庭和300多名贫困学生。

  二、关注弱小、为爱守护,爱心助贫困

  有一年冬天,孙明艳发现临江偏远山区一个破旧的、不到40平米的房子里,住着邱奶奶一家六口人,孙明艳带领志愿者利用双休日和长假,来到邱奶奶家,种地、收割、义卖。经过两年时间,在志愿者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邱奶奶家的房子翻盖成一栋温暖、宽敞的砖瓦房。如今,94岁的邱奶奶和家人住上了安全、温暖的房子。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组织为靖宇双沟村进行大型义诊和走访五保户活动;为新疆阿尔泰地区贫困孩子编织毛衣活动;为白山市精神病院“三无”患者开展捐赠衣物、水果、鸡蛋和包饺子活动,定期为临江大栗子敬老院送鸡蛋,保证每个老人每天一个鸡蛋,定期提供免费体检,给无家无儿女的孤寡老人送去了温暖;为农村贫困家庭种植的农产品开展义卖活动;成立慈善义工站为贫困的环卫工人免费提供包子、馒头饺子;常年节假日去客运站帮助孤寡老人孩子顺利上车回家。

  三、保护环境、守护江河,柔肩担正义

  她还带领全体公益志愿者积极响应国家保护一江十河的号召,开展“美丽白山,我在行动”大型公益活动,每周清理一条河流的河道垃圾,这些活动都取得了突出的效果,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吉林日报》头版予以报道,在吉林省水利厅网站“河长的故事”里她被称为白山市江河的守护神。有一次,在清理河流下游河道垃圾时,她发现河流东侧的一个垃圾站,向河里排放污水,气味难闻。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立刻向环保部门实名举报,并让大家保护好现场。不到半个小时,环保执法人员来到现场,她迎着垃圾站老板仇恨的目光,指证了他们的违法行为,环境执法人员当场作出处理意见,使不法行为得到及时处理,河流的清澈得到保护。

  孙明艳在家里孝敬公婆,引导孩子向上向善,为国家输送了栋梁之材,女儿在清华大学读研究生和在英国剑桥大学读博士期间都积极加入公益事业。多年来,节假日的城区、山村及江河、小溪里总都能看到她的身影,她带领伙伴们在寒风中为孩子们送去校服和爱心妈妈饭盒,为年迈的孤寡老人送去关心和问候,在风雨中坚持清理河道垃圾的身影,她数年如一日的实际行动,不仅将自己的爱心播撒在白山这片热土上,更感染了成千上百的人,共同投身于白山的公益事业中;就这样在她的带领下,白山市公益志愿者协会由最初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拥有5个分会,会员多达1600多人的大团队,她也因为突出的贡献和杰出的领导能力,被全体公益志愿者拥为白山市公益志愿者协会会长。

编辑: 王奕苏 吉网新闻热线:0431-8290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