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千里 建设家乡唱晚情 好人语录-吉林好人 曹艳英 2033085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好人 > 好人语录

老骥伏枥志千里 建设家乡唱晚情

——记二密镇大连川村党支部书记张全财

2016-04-21 | 来源: 通化日报

       张全财原是通化县的老干部,曾工作在计生、林业等多个部门,并从事了多年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退休后,张全财带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建设家乡的满腔热情,主动请缨到通化县二密镇大连川村任村党支部书记,继续为美丽乡村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扮美扮靓村屯环境,做建设成果共享的“排头兵”。大连川村地处通化至梅河口的一级公路旁,地理位置优越。2014年,初上任的张全财抓住这一特点,带领村班子突破传统思维,决定将大连川村打造成一级路沿线上的美丽乡村。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村集体建设资金匮乏的情况下,张全财多方奔走筹措,通过县移民局向上争取建设资金200万元,易址兴建了6670平方米的新村部和175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便民服务中心、党群文化活动室、阅览室、健身器材等设施一应俱全。建设起843平方米的“满族文化怀旧主题广场”,石碾子、石磨、花岗岩村史碑展现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为抓好环境建设,村里成立了专职保洁队伍,如今的大连川村已是街巷整洁、树绿花红。环境美的同时,张全财不忘民生这个根本问题,他积极争取水利项目,为3个自然屯的400多户村民安上了自来水。在他的带领下,村民们为小流域砌上护坡,清理了河道,维修了384栋危房。面对大连川村的巨大变化,老百姓由衷地感叹,能在这样的地方生活多亏了咱们的张书记。

发展特色优质产业,做创业带富的“领头雁”。大力发展经济,让村集体能为群众办更多的事,让老百姓日子富裕起来,一直是张全财的一大心愿。为了找到一个适合全村发展的好项目,年逾六十的他先后两次带领村党支部班子成员和部分村民代表,远赴辽宁黑山学习发展种植平殴大榛子的经验,又请县特产中心为全村50多个大户进行了多次专业培训,并于2015年3月30日带头在大连川村成立了“通化县果丰平欧大榛子种植专业合作社”,让村民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入股,发展会员84人,带动农户73户,吸纳200多名村民实现就业。目前,建设规范化大榛子生产基地1500亩,共投入资金160多万元。2016年申报种植大榛子2000余亩,为村民致富奠定了坚实基础。

服务百姓保障民生,为弱势群体撑起“保护伞”。张全财退休前做了几十年的领导,可他在百姓面前一点都没有“官架子”,在他的心里,群众利益无小事,再棘手的问题都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自2014年村里设立便民服务大厅起,张全财就多次要求村干部实施村部社区化管理,让群众办事做到“小事不出村屯,大事干部进门”,把为群众排忧解难放在村务工作的第一位。村里30多户贫困老人办理低保需要诊断书,而这些老人有很多已经患病卧床不起,张全财便找到通化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亲自带领医生到村里为贫困老人诊疗,并出具证明,顺利为他们办理了低保。2014年暖房子改造整村推进工作中,他多次协调县住建局、民政局,为13户贫困家庭分别申请到补助4万元,重建了温暖明亮的新居。

调解矛盾纠纷,做和谐发展的“消防员”。在农村,邻里纠纷、干群矛盾、上访积案屡见不鲜。张全财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既败坏社会风气,又影响经济发展。作为基层组织干部,必须要敢于担当,坚持依法治村、依法办事。村里的一位村民因林地纠纷长年进京上访,将十多年上访的路费及不工作的经济损失共同算成上访成本账,共计30万元,这个案件被定为无理访,当事人将被追究法律责任。张全财以人为本,不计较上访户给村务工作造成的损失和麻烦,登门劝诫其及时回头,用健康的心态面对社会和自己的未来生活。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如异地工程承包纠纷案、邻里土地承包案、粮食直补闹访案等等,张全财以爱民之心,用经验、智慧一一进行化解,消除了不公、打压了邪气,使村里的生产生活秩序井然。

人们常常认为,人老求闲,志满求安。而张全财却没有去享受晚年应有的安逸,而是执着地选择了他钟爱的事业,让自己的心愿随时播种,随时开花,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自己的全部余热。历福敬

责任编辑: 曹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