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是一位学者,又是一名农民,苦苦坚守在太行山区35年,风餐露宿,夙兴夜寐,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染绿了茫茫太行山,这就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李保国,他像老黄牛一样在太行山默默地耕耘着。
究竟是何种精神、何种动力在支撑他、鼓舞他呢?答案就在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他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这句话里。李保国的这份坚守,源自于对党的忠诚、对群众的关心、对工作和生活的热爱。他的这份执着酣畅淋漓地体现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的愚公精神,正是他的这份执着和坚守给太行山人民带来了希望。
从大学实验室到沟壑崎岖的太行山区,从大学教授到乡土专家,李保国地理坐标的挪移和身份的转换源自于他心中始终有为民情怀,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精神,这种精神正是当前广大党员最值得学习的。笔者认为学习李保国就是要学习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不忘入党誓言,就是要学习他用实际行动诠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学习他艰苦奋斗、爱岗敬业,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争做合格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一双老茧手、一身朴实衣、一副老农像,这就是李保国,他走了,但是他的农业科学技术却永远地留在了太行山,他的汗水和脚印永远地留在了太行山,他顽强执着的精神永远地留在了太行山,太行山的人民群众更是永远地记住了这位心窝窝里的致富引路人。蔺吉旭
责任编辑: 曹艳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