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季度“吉林好人”选树活动
韩凤香

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韩凤香,女,汉族,1982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韩凤香大学毕业后返乡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年来,她带领农民科学种田,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截至目前,入社人数达到158人,平均每年吸纳就业60人以上,帮助脱贫户养殖增收,带领农民共同致富。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吉林省劳动模范”,入选“吉林好人”。

  情系黑土,“新农人”返乡创办农民合作社

  梨树县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黄金玉米带,是全国产粮大县。韩凤香回村时发现,务农群体主要由妇女和老人组成,过于分散的经营和耕作方式使大规模机械化的生产无法运作,先进的农业技术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也因农户分散经营而不能推广。韩凤香作为土生土长的梨树人,对黑土地有着浓浓的眷恋,迫切想要改变现状,用集约土地的思路打开新局面,带领乡亲们增收。2010年3月,韩凤香用家中60万元积蓄和借贷的100多万元,购置大中型农业机械设备30多台,创办梨树县凤凰山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

  立社之初,村民们都不相信合作社能成功,只有5位农民入社。但韩凤香没有灰心,挨家挨户向还在观望的乡亲们讲解自己将要实行的“双保全统”模式,即:保粮食产量不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不高于周边数,合作社统一供种、供肥、播种、植保、收获、销售,用最通俗的语言向大家解释在整个生产环节中合作社如何管理,怎样解决土地细碎化等问题。在她的发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进来,合作社初具规模。

  科技助农,“新农人”成乡村振兴“兴农人”

  据韩凤香介绍,当时,老乡们不懂得科学种田,因此,村里出现了许多“破皮黄”,黄土裸露、产量极低。经过农技专家的指导,韩凤香开始在合作社大力推广秸秆覆盖还田的黑土地保护性耕作模式。这一度引来了乡亲们的质疑,“你种的地不用铲、不用趟,秸秆留在地里边你都不收拾,这不就是懒吗?”韩凤香没有解释,她的新想法很快得到了印证。到了出苗期,通过新耕种模式长出的玉米苗不仅壮,齐得还和一趟线一样,到了秋天测产时,保护性耕作模式比传统种植的产量高出不少,“乡亲们彻底服了,跟着我奔丰收、求高产”。此外,韩凤香还采用种养循环模式养殖肉牛160头,地里的秸秆喂牛,牛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资源循环利用,不仅节本增效,还产生一些工作岗位,吸引更多人来务工。

  韩凤香说:“过去乡亲们都习惯叫我韩小丫,如今他们更喜欢叫我韩农技师。我被吉林省人社部门评为高级农技师,现在连村里种了几十年地的‘老把式’都经常向我取经。”如今,合作社生产规模早已从一个小队扩大到2个乡镇的9个村,每公顷农田可多产粮800斤到1000斤,每公顷土地增收达2000余元,入社人数达到158人,农机手、饲养员年收入5万元以上。为了帮助社里的脱贫户增收,韩凤香自掏腰包5万元为17户脱贫户每户购买一只养殖母羊,所挣的钱韩凤香一分不收,全部归脱贫户,帮助每户年增收3000元,“帮扶羊”变成了“致富羊”。

  2024年3月,韩凤香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代表通道”上接受媒体采访,分享了自己返乡创办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现代农业的经历及体会。看到韩凤香这样的“新农人”成功创业,带领乡亲们走上共同致富的道路,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选择回到家乡,在乡村振兴创业创新中奉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