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季度“吉林好人”选树活动
王德龙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

3.王德龙 工作照.jpg

  王德龙,男,1983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消防救援大队大队长。从事消防救援工作的20余年里,王德龙先后经历了6000余次灭火救援和社会救助的战斗洗礼,疏散和营救被困人员近万人次。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2023年,入选第四届“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

  火场救援,把安全留给别人

  王德龙在数千次的火灾扑救中,始终坚持做第一个逆行的人,把安全留给人民,把危险留给自己。2021年5月6日21时,八道沟镇大蛤蟆川村凤达硅藻土厂突发火灾。火情就是命令,正在值班的王德龙闻警即动,带领5辆消防车,20余名消防员赶赴事发地。到达火灾现场后,映入眼帘的是一片汪洋火海,此时过火面积超过500平方米。王德龙一边下达战斗命令,调配人员物资控制火势,一边冒着房顶坍塌的风险,带领一支突击队闯进火场抢救物资。火场内部温度已达近千度,高温的炙烤让灭火服嗞嗞作响,经历了2个多小时的扑救,这场战斗以零伤亡和部分物资保全而结束。

  勇斗洪魔,把人民护在身后

  水火无情,最危险的地方永远有王德龙的身影。2022年8月15日,长白县暴发了近10年以来的最大洪水。由于地势低洼导致鸭绿江水倒灌,位于县城周边的村镇房屋已被洪水淹没大半,多人被困。王德龙冒着大雨带队赶到时,洪水已到腰部。他顾不得多想,一头就跳了下去,其他消防员见状也纷纷下水解救被困人员。王德龙和战友们就这样在冰冷的洪水里连续战斗了3个昼夜,虽然手脚已经起皱,但他不敢有一丝懈怠,生怕有人未被解救出来。最终,洪水渐渐退去,被困的2000余名群众全部获救。这次战斗,王德龙带领队伍排涝水量达1.5万余吨,排涝面积3万余平方米,树立了“国门消防”心系人民的良好形象。

  爱岗敬业,把真情留给驻地

  王德龙所在驻地是全国唯一的朝鲜族自治县,县里的朝鲜族人口占县总人口的16.95%,语言交流已成为监督执法和宣传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他经过10余次的实地调研和单位走访,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在2024年成功组建了2支朝鲜族消防志愿服务队,为更好地开展跨民族消防监督和宣传工作打开新局面。2023年,为解决县内消防公共基础设施力量薄弱、居民面对初期火灾扑救能力较低的难题,王德龙不分昼夜连续工作40余小时,起草《在全县居民小区配备消防安全公共设施的方案》,后来该方案征得县委、县政府的同意,为全县384栋住宅楼安装公共灭火器980具,极大地增强了居民自救能力。

  王德龙的家在白山市浑江区,而他工作的长白县则是白山市最边远的县,往返一次需8个小时的车程。由于工作原因,他与家人总是聚少离多,一年在家里待的时间加起来也没有一个月。他没有给儿子开过一次家长会,妻儿生病时他也不能陪在身边。因为缺少对儿子的关心和陪伴,在儿子的世界里,“爸爸”仅仅是一个称呼。虽然王德龙对家人满心亏欠,但是他把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工作的动力,更是将这种爱无私奉献给了长白县需要帮助的孩子们。202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十四道沟村有个孤儿小英淑,寄宿在靠种地为生的大伯家,连上学的钱都拿不出。王德龙主动帮英淑联系学校,除了正常资助外,逢年过节还会为她送去衣服、文具及生活用品,解决了英淑求学的后顾之忧。这些年,先后受他资助的困难学生和儿童有16人,帮助解决就业问题的困难帮扶家庭10余个,捐赠的文具、衣物及生活用品达2万余元。

  无论是面对通天的大火,还是滔天的洪水,王德龙始终勇往直前,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视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正是有了王德龙的不畏艰险、无私奉献,这抹不灭的火焰蓝在鸭绿江畔更加璀璨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