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二季度“吉林好人”选树活动
刘宝芹

双辽市卧虎镇东方红村村民


  刘宝芹,女,汉族,1960年3月出生,双辽市卧虎镇东方红村村民。结婚43年来,刘宝芹悉心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公27年,让他安享晚年;精心呵护患有癫痫病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叔子42年,让他安详离世;供小姑子读书完成学业,让她过上幸福生活;赡养无子女、患有脑血栓等疾病的三叔14年,让他老有所依。这名普通的农村妇女用瘦弱的双肩撑起一个风雨飘摇的家。入选“吉林好人”。

  长嫂如母,照顾抚养丈夫弟妹长大

  1981年,刘宝芹和丈夫结婚时,婆婆已经去世,家里还有18岁、8岁的两个小叔子和一个16岁的小姑子,小叔子和小姑子还在上学,家中一贫如洗,但刘宝芹没有抱怨,如同母亲一样拉扯他们长大。小姑子学习成绩优秀,为了不耽误她的学业,刘宝芹省吃俭用供她读书,东拼西凑为她交学费攒生活费。小姑子现在是一名人民教师,提起大嫂她满怀感恩之情,她说:“自从大嫂过门后,我们兄妹几个再也没穿过露脚趾的鞋。有时实在困难她就借钱给我们买布做衣服穿,自己却舍不得添一件衣服。大嫂劝想要放弃学业的我努力学习考上大专,给二哥盖新房娶了媳妇。要不是大嫂的悉心拉扯,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8岁的小叔子自幼得癫痫病,刘宝芹总是格外照顾他。有一次小叔子放学回来,满身都是土,哭得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刘宝芹看到心疼地说:“老弟,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跟大嫂说,大嫂找他去。”小叔子一边抹眼泪一边委屈地说:“同学欺负我,说我是个没妈的孩子。”刘宝芹听了火冒三丈,已经怀孕八个月的她挺着孕肚拉起小叔子直奔同学家,找同学家长讲道理。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欺负小叔子了。小叔子上四年级写了一篇作文《我的母亲》,他把刘宝芹的故事改成了母亲,最后在结尾写道:“她就是我的大嫂,她不是母亲胜似母亲。”大嫂看到作文哽咽着说:“我哪有那么好,哪有那么好……”然而命运弄人,小叔子16岁时癫痫病愈发严重,刘宝芹和丈夫为他四处求医问药,访遍了远近各大医院,小叔子的病情却始终没有好转。小叔子大脑反应越来越迟钝,行动缓慢,常常尿裤子、拉裤子,吃喝拉撒都离不开人照顾。刘宝芹不怕脏和累,年复一年像照顾孩子一样照顾着他,一日三餐喂到嘴里,总是给小叔子清洗得干干净净。2023年7月,50岁的小叔子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敬奉孝道,照拂赡养公公和三叔

  刘宝芹的公公虽无重病,但干不动重活,后来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脑子糊涂,已经无法跟人正常交流,不能外出,刘宝芹事无巨细地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有好吃的总先想着老人。2008年,86岁的公公离世前,拉着刘宝芹的手紧紧不放,他知道27年来这个儿媳为家里付出了多少辛劳。

  2010年的冬天,刘宝芹的三叔拎着行李来访,说自己年已花甲,无儿无女,常年在外打工,现在一只胳膊骨折了,还得了轻微的脑血栓,找工作也没人雇用,无处可去,手中更没有积蓄。家人们都建议刘宝芹把三叔劝去养老院,村里也有人和她说:“这么多年你已经够累了,多收留一个老人就得多个累赘。”刘宝芹却坚持让三叔留下,她说:“他现在骨折了,又没有什么亲戚家可去,是没钱去养老院才来我这儿的,就让他留下来,我照顾他。”简单的一句话,刘宝芹坚持了14年,至今仍赡养着三叔。

  寒来暑往43年,不离不弃地照顾每一个家人,刘宝芹用无私的爱撑起了历经困苦的家庭,谱出了一曲平凡又动人的人间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