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季度“吉林好人”名单
王继娟

乡镇教师二十二载燃梦育人深情践诺。

王继娟1.jpg

  王继娟,女,汉族,1978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龙井市开山屯镇学校教师。当年一句对恩师的承诺“毕业后回家乡当老师”,让她坚守边境乡镇,投身家乡教育22载。她铸魂育人,帮助800多名山区孩子走出大山,点燃一个个留守儿童心中的希望火种。曾被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TCL公益基金会授予TCL希望工程烛光“奉献奖”。2023年,被评为“延边好人”。

  扎根偏远乡镇,是她对家乡无悔的诺言

  开山屯镇是中朝边境线上的一座小镇,人烟稀少,僻静却安宁。王继娟是土生土长的开山屯人。她回忆说:“上初中的时候,学校师资匮乏,部分学科没有专业教师。我成绩优异,老师就对我说:‘家乡需要你,你将来考师范院校,毕业后回来教书吧!’”怀着对教师职业的尊敬和向往,王继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一句诺言,重如千斤。2001年,已经走出大山7年的王继娟选择听从恩师的教诲,回到家乡开山屯镇任教。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和学校布局的调整,目前,开山屯镇学校共有47人,每个年级仅有一个教学班,10来名学生。学生虽然少,但丝毫不影响王继娟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探索。她总结出一套适合乡镇初中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和行之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所带班级高中升学率达83.3%,所教英语学科多年超全州平均分。她也连续三年获得“优秀中考指导教师”称号,并连续两次为学校捧回“中考指导先进单位”荣誉。23年来,和她一起教书的老师走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她一直坚守在这里,从未放弃。

  一个也不放弃,是她对学生真诚的承诺

  边境乡镇大多都是留守儿童,王继娟站上讲台的第一天就对学生承诺:“我带的孩子们都得顺利完成学业,一个也不能少!”为了全面了解学生们的情况,她对每名学生都进行了家访,在家访时还会送去一些力所能及的关爱物资。她以自身为光,照一隅是一隅;以行动为径,走一程是一程。她走过全镇36个村组,到过800多个学生家中家访,每月行程十几公里,同事打趣地说道:“23年的家访行程距离可以往返北京啦!”先后有几十名学生在她的帮助下得以重返校园,有机会升入高中,走向大学。王继娟还带过两个脑瘫儿童、一个智力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女孩、一个视力残疾的男孩和一个孤儿,她无私地为他们辅导功课,准备学习用品,照顾生活起居,温暖鼓励他们。在王继娟的帮助下,三名孩子考入大学,两名进入职业高中学习,实现了人生的飞跃。

  坚持铸魂育人,是她对教育事业铮铮的誓言

  为了把更多精力放到教学和班级管理上,她独自一人在开山屯镇居住,与家人聚少离多。她把遗憾愧疚化作了义无反顾的坚守,将深情全部倾注到铸魂育人中。她在日常教学中十分关注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梦瑶(化名)年幼时父母离异,缺少关爱的她脾气暴躁,与同学关系紧张,不愿上学。王继娟对其家访时,她闭门不见,十分抗拒。夜幕降临,看到在门外一直没离开的老师,梦瑶愧疚又感动,终于敞开心扉。王继娟对梦瑶耐心说道:“这人世间,唯独父母不能选择,但你能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老师发现你喜欢美术,动手能力强,好好学习,以后可以做一个优秀的设计师!”梦瑶感受到了王老师的关爱,开始管理情绪、认真学习,最终成功考上了大学,并真的学习了设计专业。学成归来,梦瑶拿着第一份工资,给王继娟买了一份星空棒棒糖并说道:“王老师,这里一共有12支棒棒糖,感谢您12年来对我关心关爱,也代表着我对您十二分的感谢!”

  王继娟用23年的深情践行了她对家乡、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诺言,看着一届又一届学生从满脸稚气,慢慢变得成熟、懂事、有理想时,她总会觉得特别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