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乡村医生,在他的生活中,患者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化雨春风滋润了患者心田;他没有感天动地,却用大仁大爱诠释着医者仁心。他认真严谨,在世界疑难杂症研究、治疗上奏响一曲曲动人的乐章——他就是铁西区平西乡乡村医生、四平知名老中医丁云才。
丁云才凭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内心的乐观自信,更是凭着对患者的满腔热情和对卫生事业的执着追求,用爱与责任谱写下老中医无私奉献的大爱。他时刻履行一名医生的天职——治病救人。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数十名疑难杂症、肿瘤等疾病的患者被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2015年11月9日,四平日报报道《女子全身起水疱 社会各界伸援手》后,丁云才第一时间与铁东区黄土坑街辖区26岁大学毕业生患者刘洋的姥姥取得了联系,很快就制定了中药治疗方案,并全程免费治疗,自掏腰包2万多元。他每天登门观察治疗3、4次,从没间断过。
刘洋2015年5月突然患病后,曾到吉大二院进行全面检查,被确诊为“大疱性类天疱疮,皮肤感染,低蛋白血症”。在医院治疗10天就花去2万多元,病情不见好转。高额的医疗费用对刘洋这样的贫困家庭来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为减轻经济负担,刘洋只好出院回到四平寻求治疗。但是,很多医院根本就不敢收治,因为这类病属世界疑难杂症,没有治愈的希望,救治也是干花冤枉钱。刘洋只好在租房里卧床进行简单治疗,病情越来越重,疼痒难熬,几乎到了生不如死的地步。媒体的报道,让刘洋得到了很多好心人的帮助,更让刘洋也看到了生的希望。
今年1月20日,记者随同丁云才医生来到刘洋临时的家,看到刘洋满身的黄水疱已基本消肿。由于以前浮肿无法输液治疗,从1月19日刘洋才可以输液,中药输液是丁云才对症治疗的核心方法,不但见效快,还没有副作用。春节过后,躺在病床上半年多的刘洋终于可以下地行走了,身体基本痊愈。让关心刘洋病情的好心人都感到十分欣慰,也为“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的老中医丁云才竖起了大拇指。
采访中,刘洋发自内心地说:丁大夫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没有丁大夫的精心治疗和精神上的鼓励,就没有我的今天。
多年来,丁云才一直注重增加知识储备、丰富临床经验,在提高医术上下功夫。每天入睡前,他都会把自己每天的治疗过程在脑子里反复“过电影”,反复分析、总结。为了不断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他每年都找机会参加国内、省内的专科学习和培训。2013年7月,丁云才到北京参加专业会议,在第八届全国中医药发展论坛上发表论文并获奖。
心系患者,医德高尚。在丁云才的心中,医生是个神圣的职业,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在他的生活中,患者高于一切,生命重于泰山。只要有急诊或会诊的电话,不管白天黑夜,不管家里有什么事,丁云才从来都是随叫随到,这是他多年养成的习惯。
家住铁西区的周召鹏曾是一名军人,患慢性胃肠炎后到长春某大医院治疗,但效果不佳。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丁云才医生,仅服用一周的中药就好了,至今未复发。2010年,周召鹏又患上脑血栓,在长春一家大医院治疗,虽钱没少花,但病情没有好转。后打电话让丁医生从长春将其接回,在云才诊所治疗半个月后痊愈。病好后,他到医院复查,对病情治疗之快、身体恢复之好,复查的医生感到十分惊讶。
今年58岁的常平,前些年她感觉浑身无力,脸色苍白、头昏气短,先后到四平、长春等多家大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在四平某医院治疗时,每隔一个多月就得输一次血,每次输血1200毫升。家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将她送到云才诊所。丁云才医生为她完全用中药治疗了两个多月,效果十分明显。接着又治疗了10个月,身体痊愈,整个治疗只花了1.8万元。现如今,常平不但建康地活着,而且正在铁西区一家餐厅打工。
艾淑兰是铁东区山门镇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当年医生要为她截肢时她没有同意,后来又患上了肺结核,疾病缠身,她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在医院住院期间,有人建议她找丁云才老中医试试。丁医生看后,为她配了中药,服用7个月身体基本痊愈,如今她不但扔掉了轮椅,而且还能干些轻活儿。
“医无德者,不堪为医”,这是丁云才的座右铭。在大家眼中,丁医生对待患者,无论男女老少、贵贱亲疏、城里人乡下人,都是和蔼可亲,不厌其烦,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他像对待亲人一样帮助每一位患者,深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采访丁云才医生时,在他朴实的话语中,我们读出了他对中医药事业的热爱,对生命的珍惜,对患者的真情。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丁云才20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和赞誉。20年的行医征程,20年的拼争奉献,他谱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诺言。他做到了医者之实、医者之诚、医者之爱。记者 廉士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