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园“机械师” 创新创业-好人故事 侯薇 2053834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吉林好人 > 好人故事 > 创新创业

田园“机械师”

2016-05-09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又是一年春耕时,在白城市洮北区的耕地里,却见不着几个人。为啥?因为农活都交给机械了。

4月25日4时30分,洮河镇农丰机械专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王桂华早早地驱车向南,来到距家30多公里的保民农场二分场。天一破晓,随着一声号令,2台迪尔拖拉机轰隆启动,拉开了全区春耕播种的序幕。

今年51岁的王桂华务农34年,是农业生产的行家里手。尤其是成立农机合作社后,她更是钟情于全程农机化的耕作方式。

“种地可比过去先进多了。你看,现在地里哪还要那么多人干活!”放眼望去,王桂华代耕服务的几十公顷土地上,驾驶员、操作员全算上,总共才6个人。

要是换成八九年前,洮北区的农民提起春耕生产,没有不晃脑袋的,因为农活儿是有名的累活儿、慢活儿。

转变出现在2012年。那年,王桂华购买了1台旋地机,开始自主经营。头一年,她帮着21户村民种了地。看到机械化种田效益好,周边村民纷纷加入合作社。短短3年多,直接找王桂华签约整地、深松、播种等农机服务的村民已经超过了200户。

服务面积扩大了,王桂华也不断更新、增添农机。现在,农机总数增加至41台套。合作社也成为了洮北区远近闻名的典范社。

“现在春耕作业期短了,10多天就结束了。今天是头一天干活儿,以熟悉和磨合为主。已经播了10多公顷地。”农机驶过的地头,垄沟齐齐整整。王桂华不时蹲下翻看玉米种子,检查覆土厚度。“做好服务是咱们的责任。这几年,合作社都是先种社员的地,最后种自己的。”

随着农机具的增加,今年,王桂华有了更大的动作——她以每公顷7000元的流转费用,承包了200公顷土地种玉米,尝试“统种、统管、统收”农机化作业模式。

此外,她还有个更大的梦想——流转更多的土地,让大型机械在更集中的耕地里作业,让保护性耕作技术应用在更广阔的田地之间。(中国吉林网记者 李樊 通讯员 孙红)

责任编辑: 侯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