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曾经残破的工厂车间,三五志同道合的好友,几番精心的打扮,一个有模有样的体育俱乐部随之诞生。近几年,随着国家将全民健身升格为国家战略,各种政策的导引,使得长春市的民营体育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坐落在世纪广场附近的动迈体育工厂是其中的佼佼者之一。
理念超前 运营模式成熟
由于俱乐部的原址就是一个工厂车间,所以走进动迈体育工厂真的有名副其实的“工厂”感觉。走进这个“工厂”,篮球场、足球场都是全新的,在篮球场地里,二十多个孩子正在进行篮球的入门培训。动迈体育工厂的负责人名叫刘浩,是北京体育大学的研究生,原来也是一名篮球运动员。在与刘浩的交流中,他的理念和俱乐部的运行模式都让记者感觉非常超前。“我在成立俱乐部的同时就注册了吉林省动迈体育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其他的民营体育俱乐部单纯做培训不同,我的理念就是将体育作为一个产业来开发。而且我有自己的运营团队,我们的理念就是为业余体育爱好者提供专业的体育适用服务平台。”刘浩说。
怎么样理解他的理念,刘浩给记者从两方面阐述了他的想法。第一,从青少年培训角度讲,未来的民营体育俱乐部将承担青少年体育培训的大部分工作,这是一种趋势,也是国家倡导的。现在很多俱乐部就是单纯做培训,是比较有基础的,这种做法毋庸置疑。但是动迈体育在培训的同时,想方设法发现苗子,然后以俱乐部的方式向上级部门推荐。如果孩子想求学,可以去学校的球队;如果孩子想走专业队,我们可以推荐他到职业化的专业队继续深造,这样就使得孩子始终处于主动选择的位置,既不浪费人才,也给了人才最大的发挥空间。第二,从成年人普及角度讲,现在的成年人健身,刨除退休人群,大部分的中青年人锻炼都处于一个盲从的状态,比如踢足球的,就是三五个人凑到一起玩,慢慢地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这个队伍就萎缩了。如果来到动迈体育俱乐部踢球,俱乐部可以提供专业的教练员指导,就像业余队请了一个专业的教练员,虽然不可能像专业队那么严格要求,但起码可以让爱好者做到玩得专业、玩得有档次。
刘浩说:“其实体育消费的主体还是以中青年人为主,他们有需求,希望提升自己的层次,但现在的民营俱乐部还没有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所以,我提出这种理念,也按照这个方式尝试,事实证明,我们俱乐部运营一年多,基本上达到了收支平衡,最起码证明这个模式是可以实行的,是有市场的。”
公益培训 见利前先见义
作为一家纯粹的民营俱乐部,动迈体育工厂也没有间断过公益培训。目前,他们公益培训已经超过500人次。对于这一点,刘浩也有自己的想法。“体育产业是一个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当然也有很多人借着现在的好形势,加入其中的目的就是为了赚快钱,但说实话,这个产业想要真正赚大钱,就不能着急,要一步步来。见利之前先要见义。”刘浩说。
民营俱乐部做公益,不可能向政府部门那样,规模那么大,时间那么长,但是民营俱乐部做公益也有自己的意义。刘浩表示,现在动迈体育每期公益体验培训之后,都会有家长和孩子坚持下来,因为我们在公益培训的时候,就把先进的理念灌输给家长和孩子。而且,我们在公益培训的时候也同样是全身心投入,这也让家长和孩子感受到了俱乐部的氛围,认可俱乐部,所以才选择来到俱乐部进行接下来的培训。
“作为民营俱乐部,我的目标就是像篮球项目的‘王非训练营’那样,现在的篮球国手睢冉和丁彦雨航就是‘王非训练营’走出来的,一个民营俱乐部能够培养出国家队运动员,非常了不起。”刘浩说。
发挥特长 明星大腕加盟
由于此前自己是一名篮球运动员,之后又有北京体育大学的学习经历,所以刘浩比普通的民营体育俱乐部的经营者拥有更多的资源,尤其是篮球方面。像长春籍的国手刘晓宇,就多次来到俱乐部,亲自指导和培训他们俱乐部的小队员。刘浩也正在和“王非训练营”洽谈深度合作的问题,将来他的俱乐部也可能成为“王非训练营”在东北地区的一个培训点,一旦成行,对于俱乐部档次的提升是相当有帮助的。
目前,刘浩和他的团队正在策划推出一个大型的有自身品牌价值的三对三篮球赛,他也努力把这项赛事打造成业内权威的赛事,届时可能会有更多的明星大腕加入其中。“我手头还有很多体育资源可以利用,这或许是我的优势,但我不想过度地使用这些,因为我觉得还是要踏实地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最重要。”刘浩说。
图为动迈体育工厂的教练员正在进行篮球的启蒙培训。 记者 丰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