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大安市残联的努力下,大安市残疾人的生产、生活状况得到了改善,在很多方面得到了实惠,为其参与社会活动、回归主流社会创造了条件。
就业培训,点燃希望。扶贫先扶智,对未就业残疾人进行就业培训,让残疾人建立起创业就业的信心。针对城市残疾人就业特点,主要开展月嫂、保安、小区物业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对农村残疾人开展种植业、养羊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年初以来,在种养殖方面培训500人次,残疾人手工制作、电商等培训300人次,真正做到了让残疾朋友们提高自身素质,学到一技之长。同时,对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残疾人,使用残疾人保障金给予资金扶持,帮助购买相应设备。
康复服务,助行圆梦。大安市残联积极开展“助行圆梦”辅助器具发放工作,解决残疾人行动之“难”。几年来,共有60人次脑瘫儿童完成辅助器具适配,为脑瘫儿童家庭节省开支8万余元;完成低视力助视器验配200人,安装假肢40例,助听器适配12台。共有592人(次)精神病患者得到了全年免费服药救助和免费住院3个月救助,此项活动共为残疾人家庭节省开支71万元。在抓好“全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项目中,共有505例患者得到免费救治,为残疾人家庭节省医药费202万元。今年,他们将增加辅助器具发放数量,增加发放针对性,对有就业、就学需要的残疾人给予优先考虑。
阳光工程,沐浴阳光。为解决城乡贫困残疾人的日常洗浴难题,2015年,大安市残联开展了残疾人“沐浴阳光工程”改造项目。在城镇,重点改造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室内洗浴间,安装淋浴配套设施。在农村,着重帮助修建室外淋浴间,安装太阳能蓄水胶囊。从而解决了残疾人“夏天到河里洗,冬天忍着不洗”的难题。
精准扶贫,主动助力。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安市残联采取主动对接、主动救助、助力创业等措施,帮扶残疾人。主动上门为残疾人办理残疾证;并协调有关部门设立了临时救助项目,专门用于解决残疾人家庭的突发生活困难。对全市13个乡镇、206户有生产资料、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意愿的残疾人精准扶贫户实施种、养殖扶持。通过宜种则种、宜养则养的“量身定做”帮扶措施,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帮助他们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道“门槛”。
该市还十分重视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在改造几条主干道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级园林城创建活动向公共场所和家庭延伸。几年来,共投入配套资金3万元,为12户残疾人家庭进行了无障碍改造。据悉,从2009年至今,该市残联共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1900余人,约40余万元。今年力争新增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500户。记者 王晓英 王超 通讯员 单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