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盐城龙卷风灾区,到湖北洪涝灾害现场,吉林省华益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壹基金吉林省协调员岳雷和来自全国其他地方的14位志愿者一起组成了一个救灾志愿者团队,发放救灾物资,安置受灾群众,历时20多天,用汗水和奉献谱写了一曲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的动人旋律。近日,结束救灾工作的岳雷回到了长春,提起这次经历,岳雷感慨:“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每一个人都贡献出自己微小的力量,那力量就是巨大的。”
只身奔赴灾区
投身志愿服务
3日,记者见到了岳雷,虽然回到家已近一周,但他依然显得很疲惫,因为南方的强烈日照,他黑了许多,手上布满了细小的伤口。“扛粮食、扛沙土筑堤,这些我们都要做。”岳雷提起在灾区的20多天,心中充满了感慨:“我赶到江苏省阜宁县灾区时,已经有许多国内其他省市的志愿者团队赶到了。灾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悲惨,所有的救援都井然有序,到处有志愿者的身影,处处可以感受到群众抗灾自救的激情。”岳雷说。
6月23日14时,龙卷风横扫阜宁县中南部多个乡镇,17级的龙卷风造成房屋倒塌,设施损坏,人员伤亡。在这危急的关头,全国各地的志愿者纷纷加入到救灾的队伍中。
岳雷7月3日12时50分从长春起飞,由于天气原因4日凌晨3时才到达江苏盐城,4日8时到达受灾最重的阜宁县。岳雷说:“到阜宁时,正赶上下雨,因为大风破坏巨大,天气一直不好,在安置点的受灾群众缺乏生活物资。”
岳雷与其他14位志愿者组成团队,任务就是分装生活包,把百姓急需的毛毯、毛巾、雨衣、雨伞、香皂、肥皂、牙膏、牙刷、洗发膏、沐浴露等15样生活用品装成包。“我们人少装的慢,1500个生活包足足装了一天一宿,第二天还要到安置点发放。”岳雷说,因为事态紧急,团队的15个人一天一宿没合眼。江苏盐城的灾情稳定后,团队又转战至湖北。
门板绑成木筏
冒险运送物资
采访中,岳雷向记者展示了一段他前往湖北飞机落地之前拍摄的一段视频,视频里到处都是洪水,有的公路被洪水冲断,不少村子都泡在了水里。
7月11日,岳雷来到湖北省大悟县彭店村丁家湾屯,虽然洪水已经退去多日,但仍能感受到洪水的威力,村里二楼以下的房屋都有被水泡过的痕迹。
“有很多村子,建在比较高的台地上,靠一座桥或者小路与外界相连,洪水来了之后,路被冲垮了,桥被冲塌了,里面的人出不来,外面的人进不去。”岳雷说,有条件的村庄,有摆渡船,但更多的村子没有船只。为了将物资送到村子里,岳雷和志愿者就常常坐木筏带着方便面、矿泉水等物资进入村子。有一次,志愿者们进村的工具仅仅是两张门板绑在一起做成的简易木筏。在灾区里,受灾群众表现出来的对灾害的无所畏惧也令人钦佩。岳雷说:“在一个村子里,有位老奶奶正在收割过水地里的没有成熟的毛豆,家里被水淹了,粮食都不能吃了,老奶奶说这些毛豆煮熟了一样吃,还能减轻政府的负担。”岳雷说,群众的自救精神也是战胜洪灾的利器。
冲垮的是房子
站起的是精神
7月20日,湖北又降下大雨,多处江河水位上涨,当地政府组织泄洪。岳雷和志愿者们工作的孝感实验二小安置点和其他几个安置点,人员骤增,仅孝感实验二小安置点一天之内就增加了900人。安置点常备物资不够了,有的孕妇只能睡在课桌上,几岁大的小孩躺在纸壳上。岳雷和志愿者们不停地把食物、饮用水、棉被等物资送进安置点。因为安置点人数多,救灾物资大批量运到,为了及时把物资送到安置点,“三四个人卸一车大米矿泉水是常有的事儿。”岳雷说,饿了,矿泉水就面包;累了,靠墙休息一会儿;困了,躺在地上打个盹儿接着干。
“受灾群众在领取物资的时候秩序都非常好,有人领到了物资,可看到后边的老人和孩子,都会第一时间将物资让出来。”岳雷说,在这样的灾难面前,人性的善良也凸显出来,“虽然洪水冲垮了房子,但是人们的精神却没垮,每个人在面对这样的灾害时,更多时想的却是帮助别人,这也是让我最感动的。”岳雷感慨道。
从江苏盐城龙卷风灾区,到湖北洪涝灾害现场,吉林省华益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岳雷和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发放救灾物资,安置受灾群众,连续奋战20多天……
(图片由袁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