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集活泼、善良、理性、智慧于一身的女人,被裹进那个下岗时代的滚滚洪流之中,面对突然的变故,她没有抱怨命运的不公,更没有选择放弃,而是勇敢的挺身站起,用赤子之心去探索教育之路,用品格与慈爱给学生以成长的力量,用无私与关爱给就业者们永恒的记忆,用才华与能力给社会带来了财富。她,就是白城市民间艺术团、行知学校校长高波。
执着追求扣开希望之门
想象和现实的最大差别就是在现实中你会发现做起来远比想象中的要艰难得多。2003年,不到30岁的她下岗了。下岗后,她便开始寻找再就业之路。一路奔波坎坷,她卖过服装、开过饭店、打理过幼儿园……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即使这样也丝毫没有挫败她创业的锐气,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和学校有了不解之缘。2009年,高波成立了星河艺术学校,生源达到百人,分别开设了戏曲、舞蹈、表演等专业,经过培养教育,几年来为上级艺术学院输送人才达20人,送往社会各艺术学校团体的演职员达90人之多,并成为各院团的骨干。这一路走过,她洒下的是汗水与泪水,收获的是幸福与甘甜。
大浪淘沙,方显英雄本色。她是一个事业狂,这样的业绩远远满足不了她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决心与信念,于是2011年1月她又创建了民间艺术团,这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白城市首家民营文化专业表演艺术团体。现有演职员25人,学员60余人。自建团以来,她呕心沥血,以培养艺术人才,繁荣白城文化为己任,在几年的实践中逐渐探索出一条文化、教育与经济互补的良性发展之路,丰富了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为白城的文化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成为活跃在白城这片沃土上的一朵艺苑奇葩。艺术团从成立至今赴白城市周边城镇及农村“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共演出205场,其间又代表中宣部为惠民“星火工程”在北京顺义区、平谷区、密云县进行商业巡回演出500余场,又与白城市司法局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大型法制剧《我想有个家》,并在白城市中小学巡演35场……艺术团每到一处留下的是德艺双馨,带走的是鲜花与掌声。由于对社会贡献特殊,她创办的民间艺术团被吉林省政府评为“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被白城市政府评为“白城十佳文化企业”。
大胆拓荒开垦教育之路
“我办教育,不看重能挣多少钱,我看中的是对社会的贡献。”这是高波经常说的一句话。2012年,正是白城市行知中学最难熬的日子,上级要求不让再招生,学生不到一百人,学生转的转、老师走的走,当时的行知中学已是风雨飘摇、死水一潭。面对这种困境,又是她,这个永不知疲惫的人把行知接管过来,她坚定地说:“我绝对不让老师下岗,我一定要把这潭死水盘活。”坚定的信念、铿锵的话语激励着行知的每一个人。
她遇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没有校舍,她为此跑遍了大半个白城市,多方筹措资金,最终找到了一个没有操场、只能装百十个学生的地方,校舍算是有了着落。凭着行知中学十几年在社会的影响和高波的管理才能、第二年学校招生增加了120人,经过不断努力,目前该校学生已达400多人。
她办教育,目的是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材,不成材、也要成人。因此,她开设“国学课”,利用这块阵地,教育学生要善良、孝顺、明礼。实践证明,行知学校毕业的学生无论走到哪里,都会让人赞不绝口。
她知道无私才能无畏,所以率先垂范、带出了一个和谐奋进的领导团队;她懂得凝心才能聚力,所以以人为本,打造出一支敬业爱岗的名师方阵。几年来,行知学校学生的中考成绩十分优异,2014年、2015年中考成绩更加喜人,连续两年赢得市教育局奖励指标生的特殊嘉奖。由于办学成果突出,学校被评为“全国优秀民办学校”“吉林省百姓信得过学校”“全国中小学德育教育之地”。
她甘当一只拓荒的老黄牛,将一颗滚烫的心献给学生、交给老师。学生有困难,她义无反顾,出钱出力,为家庭困难的学生减免学费、伙食费。4年来为学生减免学费共计48500元;为鼓励学生学习,共发放奖学金12500元;解决再就业教师35人,为解决教师的社保之忧、福利待遇共投资93300元;学校校园建设投入85万元之多。有谁知道,她内心的苦楚。她是在负债运行,但她无怨更无悔。今天的行知学校,在她的领导下,一步一个脚印,正在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