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东旭/图
给自行车打气5角、补胎5元,而且钣手、钳子等工具随便用。给钱咱就收着,不给咱也不上火。在这个繁华城市的小路口,能给南来北往的人们行个方便,与路口边的老伙伴们唠个闲嗑,这就是曾在黑龙江省某运输公司管着各种车辆的老经理,如今却守在修自行车摊上享受乐趣的李君。
◆朋友回乡 老李接过修车摊
老李今年64岁。2008年,退休后的老李为了离儿子近些,便从黑龙江省来到了这个让他陌生却又准备陪伴儿子老去的城市。虽然毫无准备,但他曾经在运输部门工作过,多年的行车经验让老李在延吉市很快找到了一份给某单位开车的工作。
2011年的一天,老李路过延吉市东山汽贸北侧的十字路口,遇到了在十字路口摆了10多年修车摊如今却想回老家的老朋友。“老李,这个修车摊你接吧!虽然一个月挣不了多少钱,但对付个千八百块钱应该没问题。”当时已经不开车的老李心想,修车摊离家近,以前大车的维修都能干,修个自行车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最重要的是自己以后就不会闲得难受了。于是,老李一口答应下来,盘下了这个修车摊。自此,老李变成了修车的李师傅。
◆讲究和气 6年生过一回气
老李的修车摊聚人气,每当天气晴朗时,住在附近的老人们就喜欢凑到修车摊前跟李师傅闲聊。为此,李师傅还专门准备了几把椅子,专供老人们使用。一来二去,住在附近的居民和商铺的工作人员很快就跟李师傅熟络起来。打气、修车……能自己动手做的,李师傅从不收取任何费用。附近居民张女士说,李师傅为人特别随和,有求必应,从来没看他跟别人红过脸。可李师傅却告诉记者,修自行车的6年里,他还真跟别人“斗”过一回。
去年,有一位与他年纪相仿的老人推着自行车走到李师傅的摊子前,因为车胎爆了无法修补,李师傅便为老人更换了一个崭新的车胎。结果上午刚换完车胎,当天下午,老人就气匆匆地推着瘪胎的自行车找到李师傅:“你这是什么车胎?你是啥手艺?骑了不到一天就坏了!”老人大声的吵闹声引来很多人围观。
而凭着经验,李师傅仅看了一眼车胎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他语气平缓地对老人说:“你先别生气。如果是我的手艺不好,我给你换新车胎;如果是你个人的问题,那你得给我换胎钱。”说着,李师傅就将车胎扒了下来。原来,导致自行车瘪胎的原因竟是人为用锥子类的东西横着扎透了车胎。老人看后仍旧很生气,坚持不给扒胎钱。而此时李师傅也倔强起来,坚持让老人付钱。一清二楚的围观群众觉得老人应该给李师傅扒胎钱,看着周围指责的群众,老人最终在付钱后悻悻地离去了。
◆一个人守信用最能打动人
李师傅虽然脾气有些犟,但除了这一次,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李师傅都没有生过气。
“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李师傅一直这样认为,尤其是那个让他记忆深刻的下雨天。
有一年下雨天,一位70多岁的老者推着三轮车路过李师傅的修车摊。老者告诉李师傅,三轮车的车胎瘪了,可能因为天气不好,他始终没有遇到有人修自行车。他是从金达莱广场一路捡废品走到东山汽贸处的,可现在他没法回家了。
了解情况后,李师傅立即蹲到三轮车前查看,发现车子一侧的车胎和车带都爆裂了。“大兄弟,我是捡废品的,所以身上没带钱,你要是信任我,就给我修上,明天我把钱给你送来;要是信不着,我马上把车推走。”老者对李师傅说。看着老者真诚的脸,李师傅忙说:“放心吧,我给你修。”
第二天早上6时许,李师傅刚走到修车摊前,老者就递上了前一天的修车钱。附近商铺的一位打更人员告诉李师傅,那位老者5时许就来到修车摊了,在修车摊周围转了好几圈,一直等到李师傅出现。
李师傅告诉记者,这件事让他很感动,一个人守信用最能打动人。平时出摊经常能碰到忘记带钱的人,有人说送,会隔个三天、半个月,还有隔了1个多月后送回钱的,也有说送钱至今没有送来的。“想起来你就送来,不给就算了。”朴实的李师傅说。
采访最后李师傅说,修自行车的活又脏又累,很少有人喜欢做这个工作,但是他在这里找到了乐呵儿,会把这行坚持到自己做不动的那一天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