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希望被临床医生们遗忘,却偏偏是临床医生们离不开的人。
他从来不会直接面对患者,患者诊治疾病却始终有他的默默“随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即便是医术最好的医生,没有辅助的医疗器械和设备,那只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各种化验、检查乃至手术,缺乏医疗设备的辅助将寸步难行。曹广明,便从事着这样一个同时被医生和患者需要的工作——作为市中心医院设备维修科科长、高级工程师,负责医院器械维修和养护工作。
1965年出生的曹广明,自参加工作起就一直在医院器械科做器械维修和保养工作,尤其是大型贵重精细设备的维修,至今已经30年。
30年来,他用脚步丈量了医院的每一个角落,心中存放着一幅动态设备地图。医院的医疗设备涉及专科多、种类多、数量大,同时关乎医疗安全。尤其是大型设备价值较高。为保障设备安全运行,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预防性维护、保养常常安排在夜间或周末、节假日进行。加班加点对曹广明来说已如家常便饭,习以为常。
医院大型医疗设备如CT、核磁共振成像、直线加速器、DSA等均为国际品牌的进口设备。按照国际惯例,这些设备仅保修一年,保修过后均为付费维修。国内很多医院为了不影响设备正常运行只好购买保修,单台年保修费就在100万元以上,医院运行成本很大。曹广明一直以工匠精神激励自己,努力钻研业务,攻克技术难题,竭尽全力为医院降低运行成本。
在设备故障判定方面,曹广明经验丰富,技术过硬。2017年1月,医院飞利浦3.0T核磁共振头部和头颈联合线圈出现故障。它是磁共振设备的核心部件。此类设备在我省其他家医院出现故障时,均购买厂家配件。曹广明认真拆解机器部件,详细观察,反复试验,最终确定故障点,修复了设备。仅此一项,就为医院节约维修资金70万元。
医院所用瑞典产医用直线加速器2014年12月投入使用。其主要部件磁控管正常使用寿命为三四年。2018年12月16日15点,该部件出现故障,判断为磁控管故障。厂家工程师建议更换,报价42万元。曹广明和同事连夜抢修,最终让其恢复正常,没有影响肿瘤患者的治疗。
医院物流小车传输系统为瑞士某公司生产的智能化传输系统,正式移交医院进行维护、保养、维修管理。国内几家大医院均为此花费每年60万元购买保修。曹广明带领科内技术人员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自行攻关,边干边摸索,
白天晚上连轴转,彻底掌握其原理,解决了全部故障。
凭借刻苦钻研,攻克一个个技术难关,曹广明和他的团队仅在自修大型设备这一项,每年就为医院节约资金数百万元,也为无数患者的诊治提供了有力的设备保障。
2016年,医院为了更好培养新人,在设备维修科举行了新人拜师仪式,让曹广明和同事以师带徒方式培养新人,提高年轻人的技术水平,发扬维修科“自行修复”的光荣传统。为这些年轻人的成长,曹广明煞费苦心。每次遇到维修时,他都放手让年轻人亲自动手维修,自己在一旁讲解设备原理和结构组成,一起判断故障点,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徒弟们。如今,设备维修科里的很多年轻人都能独立维修设备。维修团队也成长为业务精湛、团结奉献的一个集体,连续两年被评为医院的先进科室。
身居保障一家大型医院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岗位几十年,曹广明却希望自己“被遗忘”——“如果设备出了故障,临床科室会想起我们。我们希望设备总是安全平稳运行,临床科室不会记得我们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