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日期:
2017-09-14 10:48:48

张践生,男,汉族,1969年11月生,民盟,双阳区医院内三疗区主任,副主任医师。
1992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内科临床工作。在二十几年的从医生涯中,他怀着一颗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无限热爱之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他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把为民去痛、治病救人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人生乐趣和最大追求,对工作认真负责,踏踏实实、任劳任怨。
一、立足本职,无私奉献
张践生同志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总是早早就来到科室,每当工作忙起来,没有休息,没有节假日。一如既往地坚持查房制度,在20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他几乎没睡过一个懒觉,每天早晨都是在查房中度过的。即使是春节,别的医生轮休,他也每天坚持到医院查房,对每一个患者都详细询问,详细解答他们的疑惑,处理完全部患者,他才放心的离开医院。在患者面前,他的脸上永远挂着真诚和微笑,微笑是心与心之间沟通的金钥匙,正因为有了这把金钥匙,使他和广大患者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使他们在饱受疾病折磨之时,感受到了无比的亲情和医生的爱心。他在工作中一贯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诚待患,和患者交朋友,了解患者的病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有一个名叫李博宇的小患者,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生活比较困难。一次因肺炎住院治疗。当张践生得知了她的家庭状况后,主动发动科室人员为李博宇捐款,20、50、100、200……1000多元捐款送到了李博宇母亲的手中,解决了她的燃眉之急。当李博宇出院时,张践生又为她垫付了部分医药费。后来李博宇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大学,张践生得知后,又将200元钱送到了她的手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张践生以其精湛的医疗技术,严谨的医德医风,热情、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亲情化、人性化的服务方式,赢得了广大患者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多次被区卫生局评为先进工作者,2006年被吉林省卫生厅评为“诚信个人”。2014年被长春市卫生局评为“白求恩式医务工作者”。
二、不断学习,提高素质
医生是一个需要终生不断学习的职业,他先后两次去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进修学习,成为我区系统学习内分泌疾病的第一人,填补了区内空白。2000年后随着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在区医院率先成立糖尿病门诊,极大的方便了广大糖尿病患者的就医。针对近十几年来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发的情况,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做到防病于未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患者好评。同时他多次参加省级以上的专业进修及各类培训班,刻苦钻研业务,精通临床内科专业知识,不断探索医疗新技术、新疗法,熟知国内外医学进展动态,特别在内分泌学科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撰写了多篇论文,在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他经常上网查资料,向老专家、老教授请教学习,不断的接触患者,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中治,在治中学,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作为内分泌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他在自己学习的同时经常组织全科的医护人员通过参加培训班、网络会议、自学等方式不断学习,更新知识。
三、爱岗敬业,持之以恒
他不论是作为分院内科主任还是总院内三科主任都能带领全科圆满的完成医院的各项任务,积极打造“和谐互助,锐意进取”的科室文化。他经常在科室强调,我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务工作者,但我们不能忘记“医者仁心”那句古训,也不能忘记希波克拉底宣言,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真情与真诚对待每一位患者,不论富贵贫贱,一视同仁。我们可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有的只是每天按部就班的工作,但就是我们每个人每天平平淡淡、默默无闻的工作,才筑成了共和国大厦的基石。真的要做到这一点说容易很容易,我们只要能做到对患者有话好好说,认认真真为患者治病,能办应该办的事绝不拖拉,推诿,这就是对患者最大的负责。而说难也很难,难的是持之以恒,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张践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用行动践行着自己当初的选择,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赢得了领导,同事和群众的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