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日期: 2017-09-14 14:17:43
崔雪峰,男,汉族,1964年8月生,榆树市城发乡中学教师。
他,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凡。他,辛勤耕耘,不为名利。他,甘为人梯,痴心不悔。他,用爱浇灌花朵,用信念与执着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他的名字叫崔雪峰,一位美丽的乡村教师。
这样庸常的快乐
这世上的快乐有多种呈现方式,因为充实而感觉快乐,因为成功而收获快乐。
崔雪峰老师说,他的很多份快乐都来自于学生。学生能够珍惜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学生能够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成长,都成为他快乐的源泉。
他的家庭条件一般,爱人也没有工作还要供儿子读大学,但每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总是忍不住想帮帮他们。
他的学生张立芳是一个不幸的孩子,妈妈把她生下来就弃家、弃她而去了,父亲身患重病,丧失了劳动能力,全家的生活就只能靠年迈的爷爷奶奶种地艰难度日,而张立芳同学因为家境窘迫而面临辍学。他不忍让一个孩子就此被迫终止学业。就和爱人商量着帮一帮张立芳。张立芳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上学远,吃住难。夫妻二人就让张立芳吃住在自家,解除了张立芳的后顾之忧。当张立芳顺利考入市重点高中时,当张立芳的奶奶想拿出点生活费表达感恩之情时,他婉言谢绝了。
崔雪峰老师常说,他有很多学生都当了领导,可他们没有忘记他,学生聚会常邀请他去参加,他不是很喜欢热闹,可又忍不住想看一看长大后的他们,看到他们能够有所作为,他很高兴,也很欣慰。
点一支心烛
城发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由于资金少,学校建设相对来说要薄弱些,为了节约学校开支,懂得焊接技术和维修技术的崔雪峰老师,除了教学生的物理课,还主动义务承担起学校的后勤工作。
“既然主动承担起后勤项工作,就要全力以赴做好后勤工作。”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1年教学楼终于告别了型煤炉子取暖时代,学校筹集资金装上了暖气,可是为了节省资金走廊一直没有暖气,锅炉加水系统用不上了,冬季来临后,供热系统加水只能靠师生把水一桶一桶提上三楼再用水泵提上高处的水箱,三十多人加一次水大约要三个多小时,特别是看到学生们的裤子鞋子都是湿的时心里很不是滋味。这样的活儿持续了三年。他终于琢磨出了简洁的加水方案,在争得学校同意后,他对供水系统进行了改动。后来的加水活儿只要操作开关不到20分钟就结束了。
那年深冬,学校正在运行的锅炉锅腔突然向外喷水,后勤领导找他同往锅炉房查看情况。原来是锅炉内部焊缝开裂,这需要专业人员来维修。学校领导找遍了城发街面的技工,都因为施工困难嫌给钱少等原因不肯前来。为了不让学生挨冻,他决定试一试。
学校的领导班子也都来到现场,给他打气。他的老校长还幽默地说:“人早晚都得钻进去一回,老崔呀,今天你先进去吧!善后我们都能替你做好,要是不想出来的话告诉我们一声儿”
“放心吧,老校长”,他笑着回应。想得容易,可做起来就难了。由于锅炉口较小,穿着棉衣的他试了几次,都进不去,后来,只好换上单薄的衣服在几个同事帮助下把他顺进锅炉,他进到锅炉之后也只能蜷缩着身体。由于炉壁粘挂了厚厚的一层灰垢,大电流焊接时四处飞溅的焊花致使他的头皮多处被灼伤。为把握起见,他反复检查修补。转眼间他在冷风习习的炉内蹲了一个多小时……
农村学校到了寒假为了节约燃料,只能停了锅炉。在天寒地冻的北方,停炉之前,得先把暖气片和地沟管道里的水排放干净,这样,才能确保供热系统不被冻裂。可是,整个供暖系统在原设计只能放掉地面以上的水。想放掉地沟管道内的水根
本不可能。要放水就得先在管道的最低处焊装阀门才行,他稍加思索后又一次义务承担起这一重任。
他做好了进地沟安放阀门前的准备工作后就猫着腰钻了进去。地沟内潮湿阴冷,在约一米深的上下空间内,中间架设着离地40厘米的一排管道,人只能爬着前进……他先在身子底下铺了一层纸板,然后仰面躺下小心翼翼地用电焊切割作业。当管壁被烧穿的刹那,水流瞬间喷涌而出,冰凉的水溅到他的脸上、脖子里。由于割孔不够大还得当扩大些,水流就顺着焊条流着,流着。他从地沟里爬出来时,大半个身子都被冷冰冰的水泡透了。
这些有难度的工作被他征服后,学校取暖设施维护、桌椅维修、电器维护都被他义务承包下了。每年锅炉加水、放水都要钻地沟,用喷灯烘烤所有的管道,有的地方要多次烘烤,地沟顶部挂的霜就变成了一场小雨,每次从里边出来他头上、衣服都是湿的。这些工作多半都是他利用双休日和寒暑假的休息时间做的。据后勤领导统计,多年来,他义务修理的桌椅有200多套,节省资金几万元。
2013年的12月份,雪特别大,由于学校围墙挡风,使校门前主干公路上积雪超过半米厚。人走在路上时要沿着车辙前行,车辆通过时行人只能躲在没膝盖深的积雪里。大车通过时车轮经常在车辙中漂移,学生上放学时出现人车抢道和堵车现象,险象丛生,给学生的人身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为了方便师生出行,排除隐患,他利用下班后时间,先清理出来一条人行道,供师生通过。又经过两天的努力,他才清理出20米长的一段路面供接送学生车辆会车用。之后,他专攻正对校门的路面,路面北侧积雪,犹如高高的一座小雪山,路面积雪被车辆挤压得结结实实,形成半尺多深的车辙,两条深深的车辙延伸很远。他便从家里找出钢钎子一钎一钎的戳开坚硬的雪块,然后再一锹一锹的扔进路沟。手上磨出了多个血泡,他依然每天坚持两个小时,热了就甩掉外衣。过往司机经过时都减速慢行,鸣笛致意,新庄的客车司机知道他在做义工后,每次通过都给他打一个标准的举手礼。
路面没有积雪了,却也变得异常光滑,为了人车安全,他就用手推车把学校的炉灰渣均匀地洒在路上,撒一层要推上十六七车,最远的要走150米,前前后后共往道上泼洒灰渣5次。或许是干活不注意,不小心他的腰突病犯了,当时就不敢动了。缓了一阵后,僵硬着身子,一步一挪往家蹭,到家门口时已经大汗淋漓。
说起这些事,他爱人生气又心疼地说他傻。
可崔雪峰老师说:“学校就像我的另一个家,我想为我的另一个家多做点儿事。其实,我觉得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盏灯,我只想用自己喜欢的的方式点燃心中的那盏灯,照亮自己的同时,也能照亮别人。”
平凡人的选择
崔雪峰老师喜欢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各种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年年都参加学校组织的公开课、引路课活动。为了让抽象的物理知识直观易懂,他积极开展实验教学,自制教具补充创新性实验,以此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创新能力。他制作的教具曾获得长春市中小学科技发明展二等奖、长春市自制教具二等奖。2015年开学初,他受教师进修学校委托,担任了全市毕业班物理学科集体备课的主讲人,策划了物理总复习的整体思路;四月中旬,为全市毕业班物理教师做了复习引路课。2015年他荣幸地被评为榆树市最美乡村教师,在殊荣面前他勤奋的脚本从未停滞,学校日常电路电器维修成了家常饭儿……
“每个人都有去大都市生活的梦,以你的才干,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为什么你心甘情愿当村里的孩子王?” 有人这样问。
“因为我的学生在这里,所以,我就在这里。”他意蕴深长地说。
没有豪言壮语,只有干净朴素的思想和灵魂。这就是一个平凡人的选择,却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不平凡给予了最好的诠释。
崔雪峰老师是平凡的,他就像一颗小草,因为小草能生在高山、峡谷、河溪旁、峭壁上,以不同的方式,为大地献出自己的翠绿。他就这样用平凡抒写着美,抒写着人性灿烂的光辉。
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吉ICP备08015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