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发布日期: 2017-12-29 08:57:55
张丽艳,女,汉族,1968年9月生,双阳区山河街道东升村妇联副主席。
孝道,这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美德,“百善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指引着中国老百姓的思想和价值取向。张丽艳就是一个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传承孝道的孝老爱亲模范典型。
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地处理自己份内的工作,对待工作总是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在家里对待老人无微不至,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张大伟平时外出打工,妻子张丽艳就成了家里的“主心骨”,她不怕吃苦、身体力行,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她团结邻里、言传身教,用自己的行动为孩子做了好榜样。
二十八年前,在张丽艳婚后第二年的九月份,佟家乡举办养牛大赛,张丽艳的公公在参加比赛的路上不幸出了车祸,经抢救无效后死亡,去世时仅三十九岁。公公去世那年,婆婆天天以泪洗面,张丽艳就时刻守在她的身边,并安慰婆婆说:一定会照顾好她的晚年生活。从那时起,丈夫就理应承担起了家里的大梁,而当时二十岁的张丽艳也开始了和丈夫相濡以沫、同甘共苦的日子。想起之前的苦日子,张丽艳心里尽管也有心酸,但更多的却是回忆。她说,“那时候日子虽然很苦,但是心里却有股使不完劲儿,一心想着要把日子过好。婆婆太苦了,我们做儿女的该让老人享福了。”凭着这样的信念,张丽艳一边工作,一边料理家务,同时还精心照顾婆婆。刚参加工作那时工资低,她舍不得给自己买时髦的服装,总惦记着先婆婆添新衣服,或是买点水果、副食之类的东西让婆婆尝尝,这一习惯一直到现在坚持着。每天早上张丽艳都会早早起床,把房间收拾的干干净净,窗明几净的房间自然使人更加舒适。
婆婆七十多岁了,身体大不如从前,张丽艳就自己省吃俭用省下钱来调理好婆婆的饮食。一次,婆婆重病,医院医生经检查后让张丽艳给婆婆准备后事,可她立刻决定叫急救车将婆婆送到长春一家大医院,给婆婆做了手术,治疗花费了近4万余元。婆婆患病期间,张丽艳的儿子张闯在她的影响下,每天和家人一起照顾患病的奶奶,给奶奶擦手擦脸,换洗衣物。为了让奶奶的病快点好起来,张闯特意跟母亲学会了做饭,奶奶喜欢喝汤,他就每天换着花样给奶奶熬汤喝。生病的时候人的心情难免低落,他就经常给奶奶讲一些身边发生的趣事,奶奶喜欢听二人转,他特意买了U盘,为奶奶下载了许多二人转放给她听。在全家人的细心照顾下,张丽艳的婆婆恢复了健康,为此婆婆总是和邻里乡亲们说:“我真是老来有福啊。”
如今,儿子也已经成家立业,娶妻生子,一家三口离开了村子到城里居住。丈夫为了贴补家用外出打工,家中只剩下张丽艳和婆婆两人。大多数人都认为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处理的,而她待婆婆却如同自己的亲生母亲一般,婆婆也一直视她如己出。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自己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30多年的朝夕相处,她和婆婆从没有红过脸。耳濡目染,儿子张闯也很孝顺老人,在工作闲暇时,儿子总是带着儿媳和孩子回家来看望奶奶,奶奶年纪大了过不惯城市的生活,张闯就经常给奶奶买一些舒适的新衣新鞋,有什么好吃的也不忘给奶奶买回家让老人家尝尝鲜。奶奶喜欢吃松软的蛋糕,每次蛋糕店有新种类的蛋糕,张闯都会买一些给奶奶。他说,奶奶年纪大了,行孝要尽早,别让自己留下遗憾。
俗话说:“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勤劳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品质。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在张丽艳家里,这种勤俭之风已经融入进了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她从不乱花一分钱,总是省吃俭用地将钱节省下来,想给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婆婆买上一件新衣服或者一些水果、零食。在张丽艳的影响下,儿子也继承了这种勤俭的习惯,不论是在家时还是外出当兵时,甚至是现在成家立业之后,儿子也做到了不乱花钱、勤劳勤俭。
张丽艳家主要的经济来源是以务农为主,每年一到春种秋收的季节,张丽艳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总会将自家的田地打理的有规有序。她说,自己本身就是农民出身,干什么都不能忘本。张丽艳的丈夫张大伟也非常支持理解她,每到农忙的时候,张大伟都会放下自己的工作从外地回到家里,帮助妻子一同料理农活。
家庭之内和勤为贵,互帮互谅同德同心。和睦的家庭能给每一个家庭成员带来温暖、快乐和健康。结婚30年来,张丽艳的家庭很少出现矛盾冲突,一家人和和睦睦、相互宽容谦让、互敬互爱。张丽艳的丈夫张大伟平时外出打工,两人工作都很忙,而他们特别注重交流沟通。在家庭生活中,夫妻平等对待,在处理家庭的大事时,互相通气,共同商量决定。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扰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对于张丽艳夫妻来说,无论怎样的生活琐事,怎样的矛盾问题,都比不上他们携手走过的风风雨雨,在最苦的那段日子里,他们相互扶持,如今日子越过越好,他们就更应该珍惜这个幸福的小家庭。
对于儿子,张丽艳言传身教,从小就教育儿子要尊老爱幼,教育儿子“家和万事兴”。儿子结婚之后,儿媳也耳濡目染地受到了她的影响,每次回家都抢着干家务活,帮助张丽艳一起给老人换洗衣服。儿子和儿媳也能做到互敬互让、相互扶持,虽说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矛盾问题,但夫妻二人都能像父母一样,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共同协商解决。张丽艳年幼的小孙女也受到了家庭的影响,每次回家都会与太奶奶和奶奶非常亲近,把自己的零食分给她们,总是咿咿呀呀给她们讲故事,张丽艳和婆婆都很欣慰。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感情、亲情和真情,她用她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用自己切实、淳朴的行动,换来了家庭的幸福美满,正是像她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她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长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吉ICP备08015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