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6 丛才义 敬业奉献(岗位学雷锋)-201609 李欣 2221593

086 丛才义

2016-09-08 | 来源: 中国吉林网

  丛才义,男,满族,1958年5月生,中共党员,松原市市政工程管理局排水大队队长。

  自从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从事着城区排水工作。从清掏工到队长,他始终兢兢业业,以饱满的热情和认真负责的态度,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平凡的岗位上无私奉献了35载。在此期间多次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他的事迹也感染着、激励着广大干部职工。

  市政局排水大队承担着松原市五个排水泵站及近百公里地下排水管线的管理与维护工作。1994年,松原市防汛排涝工作压力很大。七月汛期来临,涝区百姓的房屋被洪水侵蚀着,正当他在涝区紧张施工时,家中传来不幸噩耗,与他一起生活多年的岳父,在一次车祸中突遇不幸,他回家处理老人后事仅三天时间,就忍着巨大的悲痛,赶回了工地。领导和同事都劝他在家多呆几日,可他却说:“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在家多呆几日又如何呢,看着涝区的百姓无家可归,我的心里更着急。”就是这样一个共产党员,多年来以雨为令,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顶风冒雨,夜以继日,再没有让辖区内百姓受到水害的威胁。

  十几年前,各省市乃至全国窨井“吃人”的事故屡见不鲜。松原市仅市区排水用雨水篦子每年都丢失近百个。丛才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他多次观察和研究,提出将雨水篦子及井盖固定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局领导的支持。可是,局里没有懂得焊接工作的电焊工。怎么办?他就到修理部向师傅学习使用电焊。最初,由于不得要领,焊几个小时就腰酸腿疼,累了就休息一会,到了吃饭时间,就买方便面对付了事。他说:“早一天完成,雨水篦子就能少丢几个,能给国家减少损失,就是再累我也认了。”在他和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月焊接安装雨水篦子646套,解决了全市雨水篦子丢失问题。

  如今,市政局排水大队共有职工20人,全年累计清掏雨水方井5200个,检查井800个,修复破损井400余个。作为队长,他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发号施令,而是经常亲临生产一线。不论平时还是节假日,身先士卒,和职工共同劳动,将自己这滴水融入到群众这条“河流”之中。由于江南区域地势低地下水位高,排水管道的坡降度小,又有大部分主要管道是通过明渠排放,给清掏维护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和全队职工顶着烈日、冒着风雨,每次掀开井盖,恶臭就扑面而来,井中的污物令人作呕,他眉头都没有皱一下,毅然把手伸向臭水沟。同志们看在眼里,无不动容。他说:“同志们都在忙,身为队长,我怎能作壁上观。”对此,全局职工无不佩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他秉承着恪尽职守、忠诚奉献的精神,坚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都身先士卒与全队职工同甘共苦,带领着全队职工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 

责任编辑: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