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 乔艳波 诚实守信-201706 鞠华军 2451094

060 乔艳波

2017-07-11 15:53 | 来源: 吉网

乔艳波在工作

  乔艳波,女,汉族,1975年2月生,农民,长岭县天然香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乔艳波结婚后和丈夫于永波住在长岭县前进乡西沟村,由于自己家承包田少,靠种地收入不是很高。特别是随着孩子到了上学年龄,花销越来越多。乔艳波不甘这样平庸下去,跟丈夫商量要趁着年轻,去城里闯荡。2007年末,正是农村淘米蒸豆包的时节,看着那一锅锅黄橙橙金灿灿的粘豆包,乔艳波忽然眼前一亮,有了主意。他跟丈夫商量,咱就去城里开个粮店,因为人们只要生活就离不开米面油;同时再卖咱农村的粘豆包,肯定错不了。

  转过年,一心想改变生活状况的乔艳波和爱人一起,来到了长岭县城,在东市开了一家粮店,卖米面粮油的同时,在店里卖粘豆包。刚开始,来买米面油的人看到他们卖粘豆包都只是随便问问价格,拿起来看看,很少有人买。乔艳波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是她并没有灰心,后来她跟一位亲属说起这件事,亲属一语道破天机,说城里人挑剔,特别是对他们新开的店不了解,对豆包的质量、味道、口感都不是很了解,才会这样的。听了亲属的一番话,乔艳波茅塞顿开,再有询问的,她就拿新出锅的让人家尝尝,征求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久就以诚恳的态度、热情的服务和优质的产品,赢得了顾客的信赖,很快有了固定的客户;也因为他们做的粘豆包是传统工艺,手工制作,保持了黄米面和红芸豆的原汁原味,经过用户的口口相传,很快有了一些名气,很多人慕名而来,不但自己吃,还作为礼品送给外地的亲戚朋友。到2012年,乔艳波的粘豆包就已经供不应求了,粮店的地方小,生产能力有限,客户都要提前好几天预定。看到有很多顾客买不到粘豆包,失望的离开,乔艳波既感到难过又有些着急,她暗下决心要扩大生产,立志把传统粘豆包事业做大做强。

  2013年,乔艳波关闭了粮店,联合5户亲属,注册资金70万元成立了天然香农民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传统手工粘豆包的生产。当年种植糜子、芸豆等15公顷,用于加工粘豆包,粘豆包产量近100吨,合作社成员户均增收1万元。在发展合作社,加工销售传统粘豆包的过程中,乔艳波感觉到自己的豆包没有品牌,而且一直以散卖零售为主,很难开拓更大的市场。为此,她在国家工商总局给自己的豆包注册了“过大粘”牌商标,还进行QS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并设计制作了多种包装袋,使粘豆包远销到南方成为了可能。在带领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乔艳波也感受到了多学习掌握知识的重要性,2015年,她和丈夫一起参加了县农广校举办的新兴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培训和到外地参观学习,她更开阔了视野,也坚定了扩大生产传统粘豆包的信心。在县城又租地建起了生产车间,扩大了生产规模。为了打出自己的品牌,使“过大粘”牌传统手工粘豆包打入大城市市场2015年、2016年连续两年参加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粘豆包受到顾客的好评,特别是引起山东、江苏等南方客商的关注,长岭电视台《记者视线》栏目和吉视乡村频道的记者也捕捉到了这一新闻点,很快做出了宣传报道。随着媒体的宣传,“过大粘”牌传统手工豆包已经成为长岭响当当的品牌,2016年末,长岭电商卢鑫女士更是把“过大粘”牌粘豆包销售到了上海和南京,受到居住在这两个城市的东北老乡的欢迎,他们还把这一东北特产,当做礼物赠送给当地朋友品尝,受到他们的好评。

  乔艳波夫妇为人厚道实在,坚持诚信经营,他们在生产粘豆包等食品上也是严把质量关。从糜子和芸豆品种的选择上,她就严格要求种植户,不管产量高低,一定要选择口感好的品种,使粘豆包生产从原料上就保证了优质。而且糜子、芸豆的田间管理上,坚决不使用除草剂和农药,一律采取人工除草,杜绝农药残留。乔艳波对生产过程严格要求,每道工序都不含糊,坚持全程手工生产,杜绝使用任何添加剂。在糜子加工成黄米和淘米、磨面、发面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要求,特别是发面环节,室内温度的控制和发面时间长短都会影响到豆包的味道,稍过就会有酸味,这样的面宁可倒掉也不使用。在乔艳波厂子里打工的工人都说:“乔姐对产品质量要求太严格了,每一批次豆包的面发好,她都要亲自查看,决不允许有半点差错。”

  乔艳波致力于高品质粘豆包生产,她还多次去各地粘豆包生产厂家参观学习,寻访民间最原始的生产工艺,回来后反复实验,最后形成了自己的标准品质。与客户合作,乔艳波始终坚守诚信原则,不合格的产品绝不出厂,即便在运输方面出现的问题,也积极配合客户解决。各地客户都非常喜欢和她打交道,都亲切地说:“乔大姐为人讲诚信,和她做事我们放心。”

  为了满足人们更多的口味要求,乔艳波又在豆包品种上进行改进,开始尝试无糖豆馅、红小豆馅、绿豆馅和豆沙馅,在豆包的粘皮上,除传统的玉米叶皮,又增加了苏子叶皮,这些新品种已经开始被人们喜欢,市场前景更广了。

责任编辑: 鞠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