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丽影,女,汉族,1964年5月生,长春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
长春急救中心调度指挥中心是吉林省内唯一一家专业的院前急救调度指挥中心,闫丽影是这个团队的领队,27年急救生涯的历练,她用忠诚守护者春城百姓的安危。
急救资源绝对的紧张,把最好的急救资源给患者;呼救高峰时段,很多人质疑“120”就真的没有车?为此,她经常要求大家真诚地说明情况,并规定一定要向患者表达“我们尽力想办法”,这句话成为急救无车时的规范用语。不推诿、不拒绝,还要考虑急救人员的承受能力,她常说:患者没有不合理的需求,只有不合理的响应,为了解决矛盾,她从2013年推行“分级分层调度”,根据呼救需求科学安排急救资源,分类处理、突出重点,把每个急救力量用在刀刃上,把最好的给患者。7年间,调度指挥中心接听200多万个电话,没有遗漏。派遣了40多万次急救任务,无差错。这样的工作业绩是她2万多个不眠之夜的积累,抱着手机睡眠成为她的习惯,因为她要24小时应对紧急情况。
面对大量求救电话,她能快速地识别危急重症患者,60秒决策出派遣急救车辆。只是通过120专线电话一线相牵,通过简短的问询,她能准确地判断患者的情况并立即给与急救指导。一处农民工呼救:“快来急救车,有人被电打“死了”,距离最近的急救车需要十多分钟到达,然而,伤者最佳急救时间只有5分钟,她立即指导:摆放体位、开放气道、心脏按压。随着她坚定的指引,只听电话里说:“大夫,他会动了”,14分钟急救车到达现场,伤者被送往医院继续救治。
“120”专线每天接听近千个电话,其中老人和孩子占了大部分。有一名空巢老人患有糖尿病并发下肢坏疽,这位患者独居,病重时呼吸费力,就连翻身这样的事情都要拨打“120”请求帮助,她了解情况后,一边联系急救人员去现场处理这位患者的困难,一边和患者聊天,问病情、问家人、叮嘱注意事项,终于患者向她吐露了家人的联系方式,闫丽影用自己的手机拨通了患者家人的电话,委婉地说明了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求家属和患者冰释前嫌,履行照顾之责任,从那以后,这名患者没在因为想翻身而呼救“120”的情况。2016年11月,一名仅仅3个月大的幼儿因“呛奶”窒息,父母张皇失措拨打“120”求救,闫丽影听闻情况立即指导孩子的父亲把孩子倒立,用力拍打孩子的脚心:“我是医生,请按我说的做”,坚定、温和、专业的话语通过“120”电话传递到患者家属的耳边,电话里传来孩子的哭声,这是孩子病情缓解的标志,是生命再一次的呐喊,急救车到达现场后孩子完全缓解,家长要求到医院做个检查,孩子的父亲一再说“120”大夫教给我的办法真管用啊,要不孩子就憋过去了。
2015年,她编写出《呼救问警要点》,引领整个团队开展了“危急重患自救指导”,实现长春地区急救车到达现场之前“急救关口前移”,有效缓解呼救者的紧张情绪、降低危重患者的伤残和死亡。
连续多年,她调度指挥处置了长春“7.30”煤气爆炸、“6.03”米沙子火灾等突发事件。“6.03”米沙子救援决策快、信息准、投入多,成为经典救援案例。
不相识、不见面,却心心念念为患者解决困难、想尽办法救命,只是一言相托,她一诺千金,指挥调度、紧急指导、多方联络,倾情相顾,这是对生命的敬畏、是忠诚的守护、是真正不求回报的诚信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