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井学,男,汉族,1961年1月出生,扶余市弓棚子镇京城村分会会长
1983年和妻子结婚,因为家庭贫困,结婚也没有置办酒席,结婚当天,刘井学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把妻子接回了家,婚后二人生活艰难,平常吃的菜里几乎都不放豆油,就连吃粮都要算记着吃。有几次妻子在干活时因为没吃饱饭差点饿晕。但刘井学平时勤劳肯干,慢慢的日子也宽裕了不少。
因为父母在大哥家奉养,虽然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可是刘井学想为老人尽一份孝心,刘井学就主动给哥哥种地,分担一部分压力,让哥哥能有更多时间照顾老人,就连来回的油钱也都不要。从苦日子里出来的人,更是深知没车种地的难处,村里有些人家家里不富裕,没有车,刘井学就义务出车帮助他们种地,就这样帮着这些同村的人,一直到他们买上农用车。
刘井学生活上省吃俭用,但是做起公益事业来,一点都不抠门。自1999年开始,他担任扶余市精神文明志愿者协会京城分会的会长,带领村里的志愿者做美化乡村工作。为节省费用,他去十几里外朋友的家里,运回了点育稻苗换下来的旧竹坯子和旧棚布,回来以后用木头支起来扣了简易的大棚,这一年就在这个大棚子里培育了5000株花苗,栽在村子街路两侧,让整个村子焕发了新的生机。
2013年,刘井学和志愿者捐款近12万,为村子安装铁杆路120盏。协会中有的志愿者会电焊,刘井学就和大伙儿商议自己买料自己焊,这样不仅质量好,而且120盏灯能节省2万多元钱。在刘井学的带领下,大家齐心协力,干劲十足,从焊制路灯到正式安装,前后仅用一个月的时间。
平时的刘井学也是个节俭朴素的人,只要能节省的从不浪费。协会中收垃圾的小推车,是他用破旧的摩托车轮子改装的,2017年春天,他又带领志愿者们用旧大门的边角余料,焊制了两颗景观铁树摆在村子南大门的两侧。很多人都说刘井学太“抠门”,他说:“做公益事业都是志愿者们捐的款,一分钱都要让它花在刀刃上”。
刘井学虽然“抠门”,但是不义之财却从来不贪。2002年,他领着志愿者们收拾垃圾时,在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刘井学站在路边一直等着失主找来,将其物归原主,失主感动地说,你这个人真善良。